芒克:每个诗人都代表都一部分人,不可能代表一大部分人。人民的概念,可能有点大,以往的著名诗作,可能大家都能熟知和背诵。但这个跟教育与传承有关,比如李白杜甫等等,他们有着宏伟篇章,但更多的传颂在于强迫性的记忆。传播的人多了,受众自然也多了,人民性的作品自然也就诞生了。
王博:诗歌个人化不光指诗句的独立性,而且应该更注重艺术本质的寻求。在你看来,诗歌追求的本质是什么?
芒克:诗歌就是给人增加智慧的东西,了解很多你想知道和未知的东西。讲故事也可以如此,只是很多人不具备讲的能力。什么能代表人?任何创造都在证明人的聪明才智。诗歌,它是有思考辩证的,很多哲学家也写诗。但诗歌和哲学又有区别,诗歌是诗人瞬间闪现的思想,哲学却是系统性的理论。
王博:您不仅写诗,还画画是吗?54岁学绘画,当年就举办画展?
芒克:对,我都画了好多年了。我们当初写诗的时候,条件不好,基本上也无法维持生活。写一本诗集,能够印一万本都是比较多的数量了,版税也很少。
当时画画就是为了看能不能做个展览,能有人来买画。最初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挣钱,但是现在这已经成了我的职业,我靠这个来养家。其实一开始我没有学过画画,头三个月里我画了12幅小画,然后马上做了个展览,当天晚上这些画就被别人全部买走了。
王博:诗歌也是艺术的一种,为什么没有像绘画那样形成一种成熟的商品经济体?
芒克:比起绘画,写诗其实还是更加偏向个人,自己的所思所想可能不适合商业化。虽然绘画每一幅都是不一样,它更商品化一些。如果换做是我,我也更喜欢去买画。毕竟,如果我买一幅喜欢的画,放在家里每天看着心情也不错。
王博:现在也一样还有写诗的人,这些后起之秀与你们当年有区别吗?
芒克:任何时候都有很多写诗的人,但是从整个国家人口上来说,还是少数。但是现在写诗的要比我们当年多点,70年代被认可的现代诗人寥寥可数,而且现在的诗人,他们的条件要比当初的我们更好。不仅如此,其实两相比较,现在读诗的人也比以前多,我们当年为什么被称为“地下”?就是因为不敢公开,几乎没有多少人能读到。有极少数被公开的“诗”,那简直都不能称作是诗。当然,在整体的基数上,即使是现在的诗人,也是少数派。
王博:您近几年还在写诗吗?还是更专注在绘画上?
芒克:我写诗,就是有兴趣时,就写写,纯文本的表达可能会更深点,写的时候会想的更多。但主要精力还是在画画上。我都是隔几年出一本诗集,90年代那十年间我基本没写过诗,我如果突然想写了,那段时间我会动动笔。且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别人看,或者出诗集什么的。最近的就是2012年我写了一些,其实一年的时间非常快的,平时有很多其他的事情,也没有精力再去写诗了。更何况,我还需要持续的去画画,不画画怎么生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