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上海

上海的“中心”,容不下科技创新?

2018-05-29 来源:  作者:
摘要:我们选取了上海中心城区最有代表性的25个综合商务区作为样本,看看上海的这些中心到底发展的怎么样?   先看看各大商务中心的租金吧:

 

(我们将上海市划分为小区尺度的格网,计算住在每个格子里的劳动年龄人口(20-60岁)前往各个商务区上班的比例(比例最大的称为该地居民的首选商务区)。然后将通勤人口总数高于一定阈值、首选商务区比例大于一定阈值的格子,标识为该首选商务区的辐射范围。)

  (我们将上海市划分为小区尺度的格网,计算住在每个格子里的劳动年龄人口(20-60岁)前往各个商务区上班的比例(比例最大的称为该地居民的首选商务区)。然后将通勤人口总数高于一定阈值、首选商务区比例大于一定阈值的格子,标识为该首选商务区的辐射范围。)

 

  可以看到,25个商务区各自有一块领地(以不同颜色标识),而根据领地形态的不同,上海也自然地形成了三类“中心”:

  集聚型中心:包括辐射范围最大的五角场新江湾城、陆家嘴和虹桥枢纽等;他们的就业群体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领地空间。其中,陆家嘴是浦东的绝对大佬,而五角场和虹桥枢纽分别位于市区的边缘地带,在各自区域内鲜有敌手。

  竞争型中心:以浦西市中心颜色斑驳的商务中心为主,如人民广场、南京西路、虹桥等。这些商务中心在激烈竞争中各自争得一席相对完整的地盘,但面积都不大,其余的领地就分散在全市的各个角落了。

  离散型中心:还有一部分商务区的领地不明显,其就业群体呈现了相对分散的特征,如徐汇、外滩、淮海路等。

  图中还有一些没有首选商务区的黑色区域。这些地方或者是竞争太过激烈多个商务区平分秋色,或者是现有的商务区尚未能触达。

  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观察每个商务区工作人群的年龄结构,会看到另一种景象,请看下图:

 

上海的“中心”,容不下<a href=http://www.xwkx.net/tech/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科技</a>创新?

  由上图可知,从工作人群年龄上看,上海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中心”: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返回顶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