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要转移到以效益和质量为立脚点,就必须解决GDP崇拜和以GDP为政绩导向的问题。当前,我们需要“适度投资”。所谓“适度”投资,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增长方程式,就是投资增长率不应超过GDP增长率的1.4倍。也就是说,GDP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之比应该是0.7,这是最低的要求。
金融改革需沿着“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方向推进
中国经济时报:金融改革也是我们最近关注的话题之一。您曾表示,金融改革需要沿着“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方向进一步推进。能否具体予以阐述?
成思危:在我看来,金融虽属于虚拟经济,但主要是以实体经济为依托的。中国的实体经济目前发展得比较扎实,所以金融一定要跟上。也就是说,金融改革需要沿着“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的方向推进。
国际化,就是要增强金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国际化就需要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如果无法做到这点,人民币就很难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因为当作为储备货币存在的人民币出现贬值的时候,无法兑换成其他货币来规避风险,就会造成市场参与者的损失。所以,所谓金融的国际化其实主要是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市场化就是要实现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这在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提到了。要“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就是要引入民营资本,增加市场主体,让市场参与者多样化。还有一点,金融业者一定要认识到自身的服务业属性,转变观念,加强金融服务,才能实现市场化。
最后一个,系统化,是说我们的监管要系统化。也就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要加强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目前金融市场监管是采取“一行三会”(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的监管方式,这种监管方式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风险是流动的,不可能静止在一个地方;另一方面,资金需要迅速流动才能产生更多效益。所以,混业经营和综合监管是系统化的最终目标。各个监管部门之间需要协调、配合,才能达到系统监管的效果。
另外,监管和创新是一对矛盾体。创新是在监管范围之外出现的新事物,监管相应地发现问题后,就用新的规定来加以规范,这又会进一步促进创新。此外,监管还应做到依法、合理、适度、有效,从加强信息披露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