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前后进入近代史研究领域,到1960年代渐露头角的年轻学者,这份档案列出了30 人:缪楚黄、戴逸、陈旭麓、丁名楠、林增平、李时岳、胡绳武、金冲及、祁龙威、陈庆华、章开沅、余绳武、牟安世、汤志钧、江地、胡滨、鲍正鹄、夏东元、徐仑、毛健予、史筠、汪伯岩、孙守任、丁守和、钱宏、魏宏运、彭明、李龙牧、刘立凯、王仁忱。 这些学者后来大多成为卓有成就的历史学家,少数沉没无闻。
2.学术机构
为加强历史研究,中央和各地陆续建立了若干研究机构。1950年5月1日,中国科学院设立了近代史研究所,这是该院设立的第一个历史学研究所,也是第一批哲学 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所之一。中国史学传统“厚古薄今”,当代人治当代史不被认可。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研究院在史学领域只有历史语言研究所,该所未将近代史列入研究范围。后来台北的近代史研究所在设置过程中阻碍重重,直到1955年才成立筹备处,1965年才正式设所。两相对照,更显中共高层对近代历史资源的高度重视。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成立,在第一届的64位学部委员中,历史学家独占鳌头,多达21位,其中多人为中国近代史学者。
解放初期,史学界规模很小。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历史系共有教师260余人,研究生约 200 人,中国科学院近代史所和考古所共有研究人员 30 余人,其他宣传和教育机构还有一部分非专业的历史研究者。到1960年代初,人数大为增加。据近代史所档案,1960年该所共有研究人员61人,其中高级研究员20人,中级研究员16人,初级研究员23人,另有编辑8人。除中国科学院相继建立近代史所、考古所、历史所之外,上海、湖南、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也陆续设立了历史研究所,广东、湖北、河南等地设立了社会科学研究所,这些机构都内设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部门。黑龙江和陕西设有党史研究所。1960年,上述地方研究机构共有研究人员121人(包括部分兼职人员),其中高级研究员15人,中级研究员 36人,初级研究员 70人。全国各地高等院 校共设有66个近代史教研组,共有教师56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6人,讲师120人, 教员 27 人,助教 360 人。
3.学会和期刊
由专业研究人员组成的学术团体推动学术发展,是现代学术体系的要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团体,对国家的从属性强,且数量少。1949年7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新史学研究会筹备会在北平成立,郭沫若任主席,吴玉章、范文澜任副主席。1951 年 7 月 28 日,中国史学会成立,这是中国史学界最重要的学术团体。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