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党报:从群众感受里看到工作不足 非盯着宏观数字

2014-04-16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摘要:在总结成绩时,一些报告喜欢不厌其烦地罗列各类数字。在回应群众关切时,有的人如数家珍地展示各项数据。投入了多少,增长了多少,减少了多少……诸如此类。然而,群众的直观感受有时却与之不尽一致,甚至相去甚远。这就提醒我们干工作、论成绩,不能光看数字

  破除“数字”依赖症(人民论坛)

  在总结成绩时,一些报告喜欢不厌其烦地罗列各类数字。在回应群众关切时,有的人如数家珍地展示各项数据。投入了多少,增长了多少,减少了多少……诸如此类。然而,群众的直观感受有时却与之不尽一致,甚至相去甚远。这就提醒我们干工作、论成绩,不能光看数字,还需关注群众的感受。

  “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欲经于水险也”。统计数字自古是治理的重要工具。因为个体情况千差万别,要抵消差异,掌握面上情况,从现象的数量方面观察其质的规定性,当然需要借助统计数字。然而,也有一些部门和地方热衷于造数字、晒数字、玩数字,用各种光鲜数字将真实情况和问题掩盖,甚至出现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错误导向。其实,统计数字本身只是一种形式,真实才是它的生命,不真实的数字只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游戏,再漂亮也是虚的。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有些时候,群众的亲身感受是检验数字真实性和含金量的简单有效方法。近些年,有网友“悬赏”巨额资金邀请当地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也有记者提问官员家里是否用空气净化器。这些看似“较劲”的提议提问里,其实蕴含种种期待:期待群众切身感受被重视,期待统计数字对接群众感受,期待从群众感受里看到工作的成绩或不足,而不仅是盯着宏观的或面上的统计数字。

  诚然,个体的感受有局限性,点上的事实并不代表面上的情况。但是,在分析、评价工作成绩或不足时,引入群众感受,也就多了一个参照系。多一点群众感受思维,也能增强我们一叶而知秋的本领。既善于运用统计这门精细科学,又保持对群众感受的敏锐觉察,使二者相互印证,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切合民意、贴近实际。

  有的人已经习惯了用密密麻麻的数字来说明成绩、证明自己。这种表达方式,貌似比较理性,却让人感觉多了一些冠冕堂皇的官样味道,少了一点设身处地的情感交流。究其原因,有的同志在机关坐惯了、呆久了,对情况的了解仅仅限于统计报表中的抽象数字,或汇报材料中的概括描述,对于群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缺乏真切的感知,话就讲不到群众的心坎上,事就做不到群众的心里去。用群众的感受来检视自己的工作,从群众所思、所盼、所急出发,找准工作的思路、发展的重心、改革的路径,怎能不赢得群众的心?

  从选人用人中的唯票唯分,到名目繁多的各类数字考核指标,实际工作中对数字过度依赖的倾向还不少。破除“数字”依赖症,没有捷径可走,惟用好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武器,多接地气、多攒人气,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而已。闻 君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