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网易财经
浙江证监局查明海正药业于2015年9月30日在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关于2015年半年报的事后审核意见函的回复公告》中披露,特治星由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正辉瑞”)全资子公司浙江瑞海医药有限公司销售,但因特治星供货不足,对海正辉瑞2015年销售收入影响近10亿元人民币。
辉瑞的意大利工厂目前已经完成生产过程改造,并于2015年6月恢复生产。预计在2016年上半年全面恢复生产并保证对海正辉瑞的正常供货,满足其市场需求。但实际情况是特治星的供货尚未全面恢复,且与当初披露情况不符。
海正药业未及时补充披露特治星供货仍不佳的情况,直到2016年5月18日在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关于2015年年度报告事后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中才披露:特治星产品2016年一季度的供货量仅1.7万支,远低于2013年、2014年正常供货期间的447.52万支和540.85万支,且“海正辉瑞按目前库存维持医院最低供应,预计在恢复正常供货后:2017年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的35%,2018年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的70%,2019年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浙江证监局认为海正药业在特治星供货情况发生变化,且与原先披露不符的情况下未及时进行持续性披露,该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的相关规定。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我局决定对你公司予以警示。
网易财经查阅海正药业相关财报发现,2013年、2014年、2015年海正药业净利润分别为30285.74万元、30789.67万元、1356.67万元。业绩出现大幅下降,而在年报中提及业绩下降原因时称,因海正药业控股子公司海正辉瑞原研产品特治星供货原因导致销售收入减少、公司部分抗肿瘤类产品销量下滑及部分原料药因FDA进口警示而暂时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导致销售收入减少以致利润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特治星主要用于治疗由已检出或疑为敏感细菌所致的全身和/或局部细菌感染。
海正药业称特治星产品原定在2015年会为公司带来16亿元的营收,因断货导致超过15亿营业收入的减少,另由于抗生素销售队伍缩编,特治星产品销售人员减少3/4,大型学术活动减少,对抗生素及其他协同推广产品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海正药业提供的特治星三年一期(2013-2015年、2016年1-3月)的供销数据显示,公司控股子公司海正辉瑞特治星在2013、2014年的供货量分别达到447.52万支、540.85万支。但这个数字到2015年却陡降至17.97万只,降幅超过90%。2016年一季度,特治星的供货量仅为1.7万支,而销售达2.04万支,供应远不能满足销售需求。
数据显示,特治星的断货问题已成为海正药业“顽症”,恢复供货成为业绩回升的关键。相比2014年,2015年海正药业业绩下滑9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