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善良的天使》由九个故事组成,其中一个故事是《变形金刚4》在中国进行的演员招募海选活动。为什么会选用这个故事?
克拉克:《变形金刚》海选,是好莱坞与中国的碰撞。中国观众很喜欢这部电影,所以整个活动都很成功。我的朋友西德·甘尼斯(前奥斯卡电影节主席)是制片人,中国给他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在中国成立了电影公司,《变形金刚》正好是公司的项目之一,他本身就是中美深度合作的典型案例。我想表现的是,中美两国在各方面都能合作,并从中受益。
南方周末:除了“变4”海选,《善良的天使》里另外的故事是什么?
克拉克:我还是想留更多的惊喜给你们。纪录片就像拼图,我要决定哪些信息组合到一起。我不想拍一部关于高端人士,像金融家、律师这种人的电影,我想关注普通的美国人和中国人,他们怎么看待这两个国家8000英里的距离,想要如何和对方合作。
“中国纪录片的教育性太强,缺乏情感”
南方周末:评委和导演这两种身份,你觉得差别是什么?
克拉克:作为导演,我必须清楚这个领域发生了什么。但这是有难度的,你怎么知道中国现在有什么纪录片,韩国有什么纪录片?这次(当评委)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现在越来越多人对纪录片感兴趣,之前纪录片是不被大家重视的。我最开始为BBC拍摄纪录片,到后来去ABC,都是电视的形式,但现在纪录片进了影院,这是好事。纪录片导演有了更大的能量去影响这个世界。
南方周末:现在很多纪录片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你对这样的变化有什么看法?
克拉克:我觉得非常棒。我早年进BBC的时候,什么都没有,里面的人只给我了几盒东西,就让我去拍电影。那时什么器械都很贵,现在不一样了,在场的所有人,随时都能拍电影,用智能手机就可以。这是一种非常民主的影片拍摄的过程,会催生一批年轻有活力的纪录片导演。
南方周末:中国的纪录片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你在很多采访中提到一部纪录拳击手的纪录片《千锤百炼》(导演为加拿大华裔导演张侨勇),为什么是它?
克拉克:我在加拿大的时候,有几个同事对中国题材特别感兴趣,他们拍了两三部社会题材的纪录片,《千锤百炼》是其中之一。还有一部也让我印象深刻,《沿江而上》,讲述三峡移民的故事。这些片子都从中国人之前没有的视角来看事情,有些内容还没有被关注过。中国的纪录片导演和工作者都非常优秀,出品的影片技术质量很高,覆盖的面也很广,但有时候,我希望他们能挖得深一点,去观察人的内心。像《沿江而上》,就触碰到了中国的一些核心价值,这就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