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体育 > 体育视频

孙晋芳:中国体育改革仍需政策松绑 现在很滞后

2014-04-1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摘要: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与成都市有关部门,今天上午在北京召开国际网联青少年大师赛新闻发布会,国际网联将从明年开始设立青少年选手年终总决赛,即大师赛,2015年~2017年该项赛事将在中国成都举办。孙晋芳表示,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每年举办青少年国

  李娜之后,中国还要多久才能出现下一个世界顶级网球明星?在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看来,那个过程可能会很长。不过,眼下摆在中国网球面前的最大问题,并不是何时出现下一个李娜,而是如何才能让中国网球在体育界内先行一步的改革持续下去。孙晋芳今天直言:“谈改革很容易,但真正落实,包括政策层面的设计,我觉得现在还很滞后,所以我们这些走在前面的人就感觉很累。”她希望,像网球这样可以全面放开的运动项目,国家应在政策、机制等方面予以“松绑”。

  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与成都市有关部门,今天上午在北京召开国际网联青少年大师赛新闻发布会,国际网联将从明年开始设立青少年选手年终总决赛,即大师赛,2015年~2017年该项赛事将在中国成都举办。孙晋芳表示,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每年举办青少年国际网球比赛最多的国家,“在家门口参加比赛,对于中国青少年网球选手来说,降低了参赛的经费,也省去了出国手续。因此,积极引进青少年国际网球比赛,也是我们推动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按规定,只有世界排名前八名的男女青少年选手才有资格参加大师赛,而目前,中国还没有达到这么高排名的青少年选手。孙晋芳乐观地表示:“中国再出现一名像李娜这样的世界顶级选手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有望跻身世界排名二十至五十位的却有一批孩子。青少年大师赛上也一定会出现中国选手的身影。”

  如今的中国网球,不缺有天赋的苗子,缺的却是继续推进改革的大环境。

  网球作为一项高度职业化的运动项目,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中国选手的立足之地,但在2004年以来的10年时间里,中国运动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收获了从奥运冠军到大满贯冠军的重要奖项,中国选手已经成为国际网坛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同时,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影响力和普及度快速提高,孙晋芳介绍说,根据央视提供的数据,央视目前收视率最高的一场体育比赛是网球(李娜的比赛),而不是足球、篮球或乒乓球。中国网球之所以能够在短短10年内完成蜕变,主要原因是主动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一项改革,就是2009年开始实施的优秀运动员“单飞”计划。

  但网球作为一个奥运项目,对于高举“奥运战略”大旗的中国体育来说,又被赋予了“体制内”的身份。这个身份,为中国网球提供了实现腾飞的初始动力,但当中国网球与国际全面接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时,这个身份又越发成为桎梏。

  孙晋芳表示:“现在,省市的网球中心还停留在传统体制内,还处在‘等、靠、要’的阶段,这种传统模式是制约网球发展的。”

  中国网球和国际网球一样,由家庭、社会培养的运动员越来越多。按照孙晋芳的判断,中国网球体制内与体制外运动员的比例,很快就会达到各占一半,但体制内运动员与体制外运动员的界限分明,“比如说,体制内的(网球主管部门)给体制外的(运动员)资金,政策上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个钱给了私人,在财务上是不合法的。”

  还有包括运动员持因公护照还是因私护照的问题,也会对运动员能否在出国参赛时获得资助产生障碍,种种类似政策上的束缚,在孙晋芳看来,已经不是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这样一个体育单项主管部门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国家层面对中国体育进行改革的顶层设计。

  业界对中国体育进行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但一些运动项目却极力抵制改革,就像推行职业化改革已经十几年的中国排球,至今仍毫无起色。一些中国奥运优势项目,如举重、体操、跳水等,因群众基础薄弱,一旦进行全面推向市场的改革,这些项目也很可能陷入生存危机。在孙晋芳看来,“中国的体育究竟应该往何处走,我觉得应该分门别类,不能搞统一的东西。我觉得有些传统的优势项目,举国体制应该保留;有些具备职业化前景的项目,应该逐步给它一些政策,支持改革,而不能为了奥运会死守着。我觉得评价体系应该改变,作为网球来讲,在整个中国奥运军团当中,一枚奖牌微不足道,但可探索一个中国体育未来体制、机制的创新,这个贡献远远超过一枚奖牌。”

  因为网球改革一直走在中国体育的前面,孙晋芳也感觉到很多困扰,“中国网球一直走在前面,但在走的过程中也受到很多制约,这些不是我所能左右的,因此,我们有很大的精力都花费在协调政策和关系上了。”

  网球的国际化、职业化有目共睹,国外的优秀运动员都是靠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赞助,起步、成长、并取得成功的。国家力量看起来十分巨大,但相对于社会资源这个宝库而言仍然是有限的,如果说大红大紫的中国网球现在缺钱,这可能让人难以想象,但事实却是如此,“总局一年给我1000多万元,加上我们经营的2000多万元,一共就3000多万元,如果都给李娜那样的团队,五六个人就把这钱花完了。而全国还有1万多专业队队员等着用钱呢。”

  “现在运动员走出去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孙晋芳表示,“我们现在把运动员分为4个阶段,职业的、准职业的、青少年的和基础的。不同的阶段承担的任务不一样,我们给他们一些资助,这些资助对于运动员来讲只是最基本的,他要请很好的教练,很难。”

  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网球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大城市的“网球热”也已形成。某地方网球队主教练就向记者表示:“如果网球现在被全面推向市场,体制内的运动队并不存在转型生存的问题,因为网球的市场已经足够大。”

  一名网球俱乐部管理人员表示,如果消除了体制内与体制外的界限,对于社会力量创办的网球俱乐部来说,也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因为青少年运动员不会再面对体制内运动队最看重的身份注册问题。

  只有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中国网球才能持续发展,孙晋芳甚至认为中国网球协会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团体也是大势所趋,“我们现在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未来的走向肯定会分开,但这个步子能有多大,并不取决于我,这里的‘指挥棒’很重要。我们最近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进行中国网球协会的换届,为未来4年中国网球的改革捋清思路。我们要听国内运作得比较好的网球俱乐部的意见和省市网球中心的意见,形成网球界的共识。不管以后推不推动改革,最起码你的思路要确定好。”

  孙晋芳认为,体育改革是快是慢,取决于大环境,但一定要走出改革的一步,“不走是不行的。我们不要‘被改革’,如果你不主动应变,就会‘被改革’。”

  本报北京4月17日电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