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农业资讯

产业融合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

2019-06-02 来源:  作者:
摘要:产业融合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乌海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纪实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以工业立市,农业所占比重仅有不到1%
产业融合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

——乌海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纪实

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以工业立市,农业所占比重仅有不到1%,农区人口仅有2.95万人……

面对这样的先天条件,如何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立足于地区实际,找准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着力点,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先行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都市特色效益农业,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体系,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助农区居民增收、农业增效,乡村振兴。

小葡萄串起三产融合大链条

5月9日,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内的云飞农业种养科技有限公司的温室里,葡萄藤爬满T形架,豌豆大小嫩绿的早熟葡萄挂满枝头。


挂满葡萄的葡萄园——石历增摄

乌海市农业产业化指导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郭雁玲对记者说:“云飞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做了两栋新型温室,利用太阳能和空气能调节温度,从而调节葡萄的产期,可让葡萄提早到3月份上市,用延晚措施可延迟到1月份采摘,从而形成全年采摘、周年供应。”

乌海市与新疆吐鲁番、全球著名葡萄酒产地法国波尔多同处于北纬30至40度,而这一纬度带被称为世界优质葡萄生长的黄金地带。光照充足、干旱少雨、无霜期长等绝佳的自然条件,让乌海市成为可与新疆吐鲁番相媲美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

当很多地方的葡萄产业还停留在种完就卖的1.0时代时,乌海的葡萄种植户,已经开始转换角色,进入了以葡萄采摘为主的农业观光游和通过酿造葡萄酒提升产业附加值的2.0、3.0时代,形成了一条将葡萄物尽其用的完整产业链。

进行产品深加工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内蒙古汉森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有机葡萄酒生产为核心,围绕酿酒葡萄苗木培育和种植、葡萄酒文化推广,形成了葡萄酒产业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复合体。“汉森”商标成为国家驰名商标、自治区著名商标和自治区名牌产品;汉森葡萄与葡萄酒获得欧盟有机双认证;葡萄酒累计获得160余项国际大奖。“汉森葡萄酒已打入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四川、重庆等省市的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内蒙古汉森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撖建平说。

汉森公司通过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形成一、二、三产有机融合。酿酒葡萄种植既改善生态,防沙治沙,又为葡萄酒生产提供优质原料;生物有机肥的使用提高了葡萄质量和产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葡萄酒深加工促进种植业及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市场建设、品牌建设,支撑葡萄产业发展,形成了具有较强的“造血”功能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2011年,汉森酒庄被命名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及“全国休闲农业试验示范区”。


汉森公司灌装车间——资料片

目前,乌海市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万余亩,其中酿酒葡萄保有面积2万亩,品种22个,鲜食葡萄保有面积1万亩,品种110个左右,挂果面积近2万余亩,葡萄年产量1万余吨,年产值超亿元。葡萄产加销产业链基本形成,葡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全市涉及葡萄种植、加工、贮藏、流通的企业33家。其中,葡萄酒加工企业4家,年生产能力11000吨;保鲜流通企业11家,贮藏保鲜能力达12万立方米。全市形成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类型和具有休闲农业功能企业达到12家。现有葡萄专业合作社12家。“乌海葡萄”获国家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葡萄与葡萄酒在国内外各类葡萄与葡萄酒质量评比大赛中获奖近200项。

近年来,乌海市坚持鲜食葡萄、酿酒并重的发展原则,全力打造“中国·乌海市沙漠原生态葡萄酒庄之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枢纽城市,乌海市近年来先后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贸易往来。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给乌海市的转型拓宽了新的空间,也给葡萄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酿造的葡萄酒畅销国内十几个省市区,远销美国、德国、丹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涌现出汉森、吉奥尼等驰名中外的葡萄酒品牌。2016年和2017年,乌海市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节,成为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赛永久举办地,成立了沙漠葡萄酒交易中心,国家商检局确定在乌海市建立“国家葡萄酒区域检测中心”。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粒粒小葡萄,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葡萄产业带动了葡萄园、葡萄酒庄、葡萄酒博物馆等以葡萄为主题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差异化、个性化、集群化葡萄酒庄、酒堡建设,培育葡萄种植与葡萄酒生产、特色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产业新模式。目前,乌海市已建成以葡萄为主的农业休闲观光园30多处,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

如今,一根葡萄藤串起了集葡萄种植、酿造、研发、贮藏、流通、观光旅游等多个业态,成为乌海市推动三大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葡萄及葡萄产业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区居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蔬菜产业由传统向特色转变

蔬菜产业是乌海市另一大主导特色农业产业。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坐落于乌达区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绿农永胜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内,每天慕名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合作社主打特色农业,并和观光采摘相结合,每年采摘旺季,各种特色水果和蔬菜供不应求。今年种植的11亩樱桃3月底上市后,每天有几十人来采摘,上万斤樱桃一个多月就销售一空,收入达到100万多元。”合作社负责人郭金奎说。

记者了解到,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里的其他特色农产品如吊瓜、油桃也同样供不应求,市民购买热情很高。除了游客直接进园采摘,这些本地种植的蔬菜瓜果每天还销往海勃湾区和乌达区的便民市场和超市,市民能吃上品种丰富的本地蔬果。

葡萄采摘受欢迎——石历增摄

乌海市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确立了“生态、高效、特色、精品”农业产业定位,围绕“菜篮子”工程建设,着力引导大田作物种植向反季节蔬菜和特色水果等农业主导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休息观光旅游农业,发展冬季采摘、观光旅游;培育打造国家、自治区、盟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农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完善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和蔬菜直销店服务功能,支持供销、邮政、快递等服务网点覆盖全市农业社区、行政村;加快电子商务进农区,打造县域电商产业园;建设休闲农业综合体,培育共享农业、创意农业、体验服务、特色文化等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休闲农业提升农业附加值

海南区西卓子山办事处赛汗乌素村农牧场和头道坎村曾经街道污水横流、垃圾堆积如山,经过改造,如今已然成为具有黄河文化、农耕文化,集观光、采摘和农家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新村——西行客栈。大坝、凉亭、水车、花田,硬化的街道,古朴的路灯,整齐的房屋,翘角的门楼,美不胜收。

经过两年的发展,西行客栈如今已是乌海市颇有名气的景区。借着西行客栈的名气,村里的人们开起了农家乐。

“从没想过这个毫无生气的村庄能变得这么漂亮。”1987年来到赛汗乌素村定居的杨志虎见证了村庄的变化。他也在西行客栈开起了农家乐:“我家的饭菜都是自己种、自己养的新鲜食材。现在每年收入10万元左右,腰包越来越鼓了。”


鲜食葡萄让参观者驻足——强建国摄

近年来,乌海市围绕乡村旅游做文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盘活生态资源,大打乡村旅游牌。依托不同村镇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着力构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农业协调发展的业态模式。目前,全市形成一定规模的具有休闲功能的农业企业达到8家,其中,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农、牧、渔家乐达到40家。乌海市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布局,结合农区发展基础和实际情况,对三区农业发展进行了明确定位。海勃湾区全力打造黄河生态文明旅游产业带和海北现代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基地。乌达区依托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海南区重点突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打造葡萄等特色专业村,发挥村企联动作用,推动整村产业发展。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乌海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不断探索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谱写农业农区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