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法宝

2015-10-09 来源:  作者:
摘要:  作家、评论家、研究学者座谈柳青精神   “身体力行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自觉地履行一个作家对人民和时代的责任,是作家柳青为中国当代文学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和弘扬柳青精神,应成为广大作家共同的

 作家、评论家、研究学者座谈柳青精神

  “身体力行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自觉地履行一个作家对人民和时代的责任,是作家柳青为中国当代文学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和弘扬柳青精神,应成为广大作家共同的追求。”这是5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弘扬柳青精神”研讨会上,与会者达成的共识。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陕西省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局长汤恒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贾平凹、阎纲、雷达、胡平、刘醒龙、白烨、关仁山、梁鸿鹰、冯秋子、张志忠、王春林、畅广元、李星、段建军、董颖夫等与会作家、评论家、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柳青的创作道路和文学精神进行深入探讨。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其代表作《创业史》影响了几代读者。在去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柳青扎根农村14年,体验农民生活,进行文学创作的事迹,高度赞扬了柳青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倾听群众心声,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鼓励广大作家、艺术家“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与会者认为,柳青的创作实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扎根生活,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柳青一生把文学事业作为人民的事业,他的文学理想就是坚持以人民为艺术描写的对象,在书写以人民为主体的文学作品中注重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向和历史前进的规律。

  与会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柳青精神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为广大作家的创作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广大作家应该到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建设第一线、社会生活最基层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讴歌人民群众火热生活中向上向善的力量,讴歌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的巨大历史变迁,讴歌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的伟大复兴。

  会议由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主持。 (记者饶翔)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