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深圳在科创产业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如何再上一层楼?在5月26日的“未来论坛X深圳峰会”上,这成为核心话题。
未来论坛集聚了国内外的诸多科学家,以“未来科学大奖”为核心,这是一个设立于2016年、中国大陆首个由科学家以及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在腾讯董事会主席、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捐赠人马化腾等人的推动下,论坛第一次走出注册地北京来到深圳。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在当日的致辞中表示,尽管深圳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在一些问题上还迫切需要得到答案。很多人觉得深圳是目前最像硅谷的一个城市,如何把“最像”变成“真实的存在”,这是问题之一。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在深圳这座城市的语境中,基础研究的匮乏,是当前科创发展面临的最大掣肘。
在普华永道发布的一份《机遇之城2017》报告中,深圳在参评的28个城市中位列第二,但在“研究与开发水平”这一项,深圳仅得10分,而广州、杭州、南京、成都、武汉、天津等城市的该项得分均在20分以上。
这很大程度上缘于历史因素,在1979年建市之初,深圳未能获得大院大所的布局,堪称“科技荒漠”,科研、教育、人才等资源均严重缺乏。但在以科技产业化的路径取得成绩之后,深圳被寄望于能够参与更高层次的科技全球化竞争。
在这类竞争中,科技应用、商业模式创新需要转向真正由底层技术驱动的创新。参与论坛的科学家们普遍强调,那些“现在看起来没用的学问”需要被重视起来。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认为,深圳要赶上旧金山湾区,必须要拥有一流的基础研究,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基础学科要建设好。
数学家、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夏志宏则举例指出,现在人工智能发展非常快,一方面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取决于算法,算法本身就是数学问题,而且是地地道道的抽象数学问题,而非应用数学问题。谁能找到更好的算法,就能掌握未来的人工智能。
事实上,从2016年起,深圳就已经启动建设包括数学、神经科学、材料科学、量子科学等在内的10个基础研究中心,但出成果并非一日之功。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近日对媒体表示,原始创新这件事要耐得住性子,今天投入明天就见成效是不现实的,需要持续的投入。
“回归到基础科学研究来说,中国其实还非常薄弱。过去大家实用至上的思路还是占上风,但未来不能再抱有侥幸的心理,一定要投入更多资源到基础科学方面。”马化腾在论坛上说。
迎接下一次科技革命
说到旧金山湾区,硅谷常常被当作其代名词,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这里涌现了高新技术的中小公司集群,成为当今世界的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