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篮球先锋报》副总编辑 孟晓琦
从未入选过男篮正式12人名单、参加任何一次国际大赛的李根,到底该值多少钱的年薪?
对于眼下进入休整期的cba而言,这个话题无疑是最能吸引眼球的。对于职业生涯习惯了漂泊的李根本人来说,这个话题又是似曾相识的。三年前加盟北京首钢队时,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在某次会议上的不点名批评,就让李根跟”年薪300万“联系了起来。这一次,尽管李根尚在否认,尽管传闻有着不同的数字,可无论三年2200万也好,年薪千万也好,一位非国手球员挣到百万美元以上的年薪,吓人的好像不是李根,而是我们总还觉得不满意的cba--
要知道,即便是刚刚过去的这个赛季,cba各队聘请的外援里,年薪不足百万美元的,也还不在少数!
当然,因为这个价码是新疆队开出来的,所有人并不会拿李根与外援做直接对比。非要比较,也只会扭头过去,盘算一下cba还有多少本土球员能挣到如此夸张的合同。如果加上李根,已经迈入“百万外援级”的已有三人,还有易建联,还有孙悦,可是剩下的呢?对不起,“能挣到”不仅仅代表能力,还代表着某种身份,如果单纯论能力,现在效力山东队的新疆小伙子丁彦雨航,新疆队绝对舍得开出年薪六七百万人民币相邀,但人家现在,是山东队的人。
丁彦雨航不仅现在是山东队的人,他还是山东青年队培养出来的人。李根现在是北京队的人,但李根从来跟北京青年队没有关系,中国篮协曾经施行的球员注册“6+3”也好,今后推行的“4+2”也好,都不能对他选择球队产生约束作用。论领路恩师,他大概首先也是要感谢,目前在武汉体院当老师的前cba神投手单卫国。没错,论身份,李根又让我们用到了那个很是怀旧的名词:“个体户”球员。
二十年过去,依然还有“个体户”球员,还有“集体户”球员,这就是cba的“中国特色”。后者是主流,但后者往往在决定个人命运时、受到更多因素的束缚,包括合同,包括亲情,甚至包括行政力量。前者是补充,但前者在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环境的背景下,又面临着前期成长阻力更大的考验,或者还有一些是,因为种种因素被培养自己母队放弃了的球员,那样多少会被贴上“难堪大用”的标签。
相比之下,后一种身份的球员之流动,肯定是更能体现cba的市场作用力的。以低身价入市,打出超身价的表现,然后放眼全联盟,挑选最愿意给自己开出高身价的球队。而cba那些资本雄厚又给予补充人员实力的球队,恰恰又是最喜欢跟这种球员打交道的,因为跟他们谈判简单直接,不会受到太多因素的束缚,哪怕自己“溢价收购”也愿意。细想一下,新疆队如此愿意砸钱给李根,不过是他们的传统,当年将球队带至“三连亚”高度的巴特尔,不也是能做自己主的身份!
听起来,这种球员身份的“双轨制”,直接也导致了cba球员流动的凝滞,“集体户”状态下的球员要想合同到期另择高枝,唯一的办法就是像杨力、吴楠那样“自废”一年。可是,换个角度想,那些死活不愿意让球员轻松走人的俱乐部,最纠结的也还是在自己辛辛苦苦投入多年,最终却等于替人做嫁衣,他们岂能没有情绪?更重要的是,即便谁都知道有进有出才是健康循环,可cba俱乐部几乎没有能跟新疆比投入力度的,放走了人,他们没钱再去吸引别人。
也许,在球员注册“4+2”正式运转过一个周期,也就是差不多六七年后,cba的球员流动会进入一种相对正常的状态,一名球员到了24、25岁时,获得了自主选择效力球队的权利。即便,到那时俱乐部方面仍会觉得吃了亏,但这毕竟是一种相对均衡的劳资关系。试想,在球员注册体系更接近cba的欧洲,你照样无法阻止斯潘诺里斯从帕纳辛奈科斯跳槽到同城死敌奥林匹亚科斯。在球队主导权更大的NBA,你照样也无法阻止詹姆斯从克利夫兰去了迈阿密、再从迈阿密回到克利夫兰。
回到现实,你渐渐就该心平气和。人家李根,就是赶上了时候。至于说,中国人注重的人情、乡情,cba可以用心保留,但那绝不该成为影响一名球员选择归宿的主导力量。至于说,cba俱乐部们耿耿于怀的栽培之辛苦,不是不可以考虑再用适当的方式却彰显,比如合同到期后,还可以获得一年的“延长期”,但再往后就必须接受职场下双向选择的游戏规则。若不甘心,可以像欧洲足球那样、在合同期内将球员卖给其他俱乐部、自己收取转会费,也可以像NBA那样交易自己看上的球员,但那些做法的前提,是要有完善而透明的财务审计体系,这一点,cba哪年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