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年伊始,在全民放豪言立flag的日子里,谁不是在许愿告别“不够好的自己”,迎接“更好的自己”呢,要不然五台山的祈福香火怎么能旺到香炉焚塌了呢!
事实上,每逢新年伊始,我们都会对新的一年翘首以盼,当然不是为了穿新衣,吃好吃的了,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需求。
在中国,多数人还是相当在乎新年伊始“图个吉利”的,大众潜意识里对“初始”的重要性很有深刻觉悟。在一年初始之时,举家守岁,许愿未来,早已成为习俗。这种习俗或者成为一种激进力量,或者又是一年自我催眠进行曲。
所以,放假归来,马上就进入了一个普遍的焦虑期——经历了小长假的修整过后,重新回归工作,为了实现来年的小目标,难免压力上头,有点紧张感。
再加上经济转型,上有企业经营不善,下有人心惶恐不安,不论企业还是个人都有些难受。2018年的资本寒冬,相信多数人都有切身体会。这种情况下,可能所有人都想知道下一步会如何,作为个体,该如何选择。
当然我们先要摸清下一个时代趋势,才能判断我们到底如何选择。
1
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时代呢?必然还是向发达国家看齐。
从大方向上,是向知识创意经济过渡的时代。
在国际创新政策中心2018年的《Create》报告中提到:总体而言,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占美国总就业人数的27%。
在欧洲,超过40%的经济活动是由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产生的,占欧盟总就业几乎达到40%。
相关就业在美国和欧洲都已经达到大约1/3,如果以同样比例放到中国,那就是2亿人的规模。
在回到我们当前的经济里,什么是最稀缺的资源呢?估计多数的我们还停留在物质资源的思考范畴,一谈到稀缺性,就要提战略性储备物资,无论是石油,还是稀土、黄金,甚至数据。但一直不重视人力资源。
当代收入格局全球分配,下一阶段中国主要任务不是选择“龙头产业”,而是在每个产业争取进入“龙头环节”,只有生产的上游——知识生产环节,才是当前国际格局中,高收入的保证。
现在中国仍然重点投资于建设,下一阶段能否转型,投资于人的才能,投资于知识,是中国升级成败的关键。
2
再回到人的基本需要层面,社会的进步,首先要尊重人的需求,不然何来的生产动力。在马斯洛需求理论里,我们都知道,一般人都需要满足了基础饱暖和安全感,才会想要追求更高层的精神目标。而我们很少思考,更高层次的需求,是一个必然发展的结果。
成功步入中产的人,往往不能理解下一代对于自我实现的追求。好不容易打下一片江山,总以为这些就是人生全部的幸福了,为什么孩子不以为然,还会觉得空虚无聊呢?实际上,如果从小就有了成功地位,那么人生目标就提升为自我实现需求了。
老话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中产繁荣时代之后紧跟着垮掉的一代,其实不稀奇。如果自我实现不被允许,自我垮掉,起码也是一种自我彰显。我们常听到某名人的子女吸毒了,开车撞人了……这难道不是一种自我需求压抑的负面结果吗?同样网络名言“不知爹富王思聪”,这让我们不得不说思聪他爹很高明。
对应到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马斯洛心理需求也对应着不同年代的经济重心。
中国经济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用几十年走完全世界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因此各种需求的满足都在一生之内肉眼可见。
那么未来呢?未来的新经济会在哪个领域发展?毫无疑问,一旦中国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人的精神需求也会向更高阶段演化。对尊重、成就、地位的追求还将进一步加剧,而与此同时,对更纯粹自我实现的追求也会慢慢成为主流。
而这就会进入知识和创意经济时代。
3
那对于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建议呢?
首先,就是持续投资于知识经济和学术技能提升。
中国经济向知识和创意产业的规模转型,应该也是近几年来的事儿了。这个过程中对于高技能人才、高创意人才的大量需求,是个体成就的机会,也是个体差距被拉大的节点。
其次,作为父母,尽量给予孩子探究和发挥创意的教育。
作为父母,感触颇深,时常在考虑孩子的未来。当孩子长大,他们要面对什么样的就业环境?那极有可能有1/3职业处于知识生产和创意行业。若只懂机械学习,不懂如何发现发明和发挥创意,则很可能又是迷茫的一代。
最后,依然是作为父母的忠告,就是不要鄙薄孩子任何发展方向。
在一个多元化的未来职业环境中,任何一个方向的个性化都有可能成功,最怕就是毫无个性的平庸。
每一个新年都烙有过去的年轮,新的人生需要我们与昨天来一场含情脉脉的道别,但更需要我们与每一个今天来一场血拼的较量。不论我们走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开年祈福是善始,时时警醒是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