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出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阶段皮肤科门急诊预检分诊原则及流程》提出“消毒剂及防护用品引起皮肤伤害的防范与处置原则 推荐治疗方案”,该方案表示,长时间使用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容易造成皮肤损害,针对这一情况给出来详细的治疗方案。
消毒剂引起的皮肤损伤与治疗原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许多医护人员已奔赴临床一线,与新型冠状病毒战斗!最近,新闻报道了多例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医务人员直接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暴露机会大大高于普通群众,因此个人防护十分重要。而在防护过程中,长期使用消毒液频繁洗手,可能会给部分医务人员造成皮肤困扰,容易出现肤变软、发白、起皱、脱皮,严重者更会出现瘙痒,感染等症状。
因此,建议大家洗手之后及时涂抹护手霜,使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脂质膜,保护皮肤减少摩擦、防止水化过度、隔离汗液及其他刺激。对于瘙痒部位可使用澳能(卤米松乳膏),破损部位使用澳琪(莫匹罗星软膏)或奥络(夫西地乳酸乳膏)。当出现继发感染时,应局部或系统性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对消毒液过敏,皮疹严重,瘙痒明显的人群还可口服澳博达这类第二代抗组胺药。
防护产品引起的皮肤损伤与治疗原则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戴口罩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防护措施,但是长时间佩戴口罩会出现很多皮肤问题,有调查显示长期佩戴口罩会出现痤疮,面部瘙痒和皮疹等问题。尤其是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戴口罩时间基本会超过8个小时,皮肤长时间处于压迫和不透气的状态,更会引发一系列的皮肤问题。
长期佩戴口罩,皮肤受压,摩擦,少数人在鼻梁、面颊、耳后等部位出现皮肤红斑、破溃、少量出血等情况,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皮肤压疮”,未及时处理可能会出现皮肤感染,这种情况下,有条件是可取下口罩休息,未受损皮肤擦护肤霜保持滋润,破损部位可以使用奥络(夫西地酸乳膏)外涂,每日两次,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皮肤感染。
然而,不同的口罩对皮肤影响不同: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具等,依次密封性增强,对皮肤压力增大,防护级别增高,防护新冠状病毒效果越好;对于皮肤的影响,则是成反方向的:防护级别越高透气性越差,对皮肤影响就越大,容易出现汗疱疹,继发性皮肤浅部真菌感染(体癣,股癣,足癣),出现这些症状是,建议适应局部外用抗真菌药,澳美制药成产的澳能,奥青,澳可修,奥来舒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澳美制药金牌皮肤药 守护每一份美丽
新冠病毒来袭,“口罩”“消毒液“等”成为热搜词,医护人员长期佩戴口罩和使用消毒液洗手,皮肤容易出现一系类的不适的反应,像焖痘,瘙痒,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症状。而澳美制药作为欧盟PIC/S GMP认证的企业,一直秉承的“让生命更健康”的企业愿景,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安全,满足客户的需求。疫情爆发以来,医务人员长期奋战在一线,做好皮肤防护与治疗,保护我们白衣战士的皮肤健康。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