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bow Fund加密货币市场研究
加密货币的前世、今生、展望
一. 加密货币概要
1.1 背景概要:货币历史
货币的创造在历史中多次发生,它是一种认知变革,一种只存在于人们共同的想象之中的主观事务。货币不是硬币或纸币,而是人们愿意使用的任何东西 - 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交换系统地反映其它东西的价值。
现今的货币政策已经达到了相当现代化。货币起源于是易货系统,易货系统演变为以贝壳为基础的货币系统,实现了价值的标准化并促进了交换的便利性。贝壳货币被使用珍贵材料模塑而成的铸造硬币取代,以实现供应和流通的控制并提供更好的价值保证。由于便利缺陷,硬币逐渐转变为锚定贵金属价值的纸质货币。由于大多数交易主要通过纸质货币进行,各国政府对纸币与贵金属的比例变得越来越宽松,并在不久之后,基于贵金属而发行的纸币就完全脱离了其价值的束缚。时至今日,纸币成为了政府控制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的工具。
尽管货币的界限仍然主要存在于政治层面,但在社会层面上的货币界限已开始逐步瓦解——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已超越了政治关系和企业关系。这片局面将把由企业和政治机构主导的现有货币体系推向一个转折点——现有货币的使用者必须决定继续信任这个体系或者放弃它。如若放弃现有货币体系,则需要寻找一种替代解决方案来过渡到下一个货币体系。
如今,纸币也只能算是一种货币形式。人类学家Yuval Noah Harari在《智人》(2011)中写道:
即使是现今的硬币和纸币,也都只是一种罕见的货币形式。世界上的货币总量约为60万亿美元,而发行的硬币和纸币的总量却不到6万亿美元。超过90%的资金 - 超过50万亿美元出现在人们的账户中 - 仅存在于计算机服务器上。
换句话说,全球货币的90%实际上是数字货币。现今的比例可能甚至更高,因为这个统计数据是2011年公布的,随着货币的日益数字化,纸币的使用率屡创新低。
世界日益的互联互通和个体人类之间的全球化互动,使得人们越来越迫切需要一种可信赖的全球范围通用货币。当人们试着把大量的钱转移到国外,便能感受到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并意识到跨国转账是多么的昂贵和缓慢。尽管90%的货币都是数字化的,但是转换货币的过程仍然效率低下,这抑制了全球化体系的发展。
1.2加密货币的定义及商业模式
加密货币是一种由开放的、分散的加密系统以电子方式创建、存储和管理的虚拟货币。加密货币可用于兑换法定货币,购买某些商品、服务或作为投资。
据CoinMarketCap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700种加密货币,总市值约为2900亿美元,其中比特币的体量约占市场的三分之一。加密货币的快速增长和随后的下跌,包括其币种的数量和价格,以及对当前金融基础设施造成的挑战,都迫使所有市场参与者密切关注并研究这个新市场。
因此,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Rainbow Fund的研究员们在本报告中对加密货币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表1. 加密货币商业模式),以了解该市场及其潜在的发展方向。
表1. 加密货币商业模式
主要参与者
加密货币生态系统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四个重要的环节,包括加密货币的创建,存储,交换和处理,这些环节被分为四个子部门。
(1)创造加密货币的矿工;
(2)存储加密货币的钱包;
(3)为加密货币提供与其他加密货币或法定货币交易的交易所;
(4)使商家能够接受加密货币作为付款货币的处理器(应用)。
关键业务
加密货币可用于兑换法定货币,购买某些商品、服务或作为投资。从加密货币承载的业务和应用场景来看,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为支持自由交易而搭建的虚拟货币网络:以比特币为代表的P2P电子现金系统;如Bitcoin Cash(BCH),Litecoin(LTC),Dash(DASH),Monero(XMR),Bitcoin Gold(BTG),Verge(XVG),Zcash(ZEC)。
2.去中心化应用平台:以Ethereum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基础服务运行平台;如Ethereum(ETH),Cardano(ADA),NEO(NEO),EOS(EOS),TRON(TRX),Qtum(QTUM)。
3.为特定业务、应用场景设计的垂直领域的去中心化网络:以Ripple为代表的为了在垂直业务领域应用而做了某些特殊设计实现的、专用的去中心化网络;如Ripple(XRP),IOTA(IOT),NEM(XEM),Stellar(XLM)。
核心资源
1.科技发展:区块链的巧妙之处并不在于它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而在于它是对三种长期存在的技术的创新使用。基本上,区块链是对等网络(P2P)、公钥基础设施(PKI)加密技术和加密哈希(Hash)的结合体。这些技术都已存在长达30年之久。
·P2P网络在1999年6月被Napster推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PKI一直在被使用,它能够保护两个不信任方之间的交易,并提供其他关键要素,如时间戳。
·用于解决区块链中的冲突的一致性算法的加密哈希通常基于ECC(椭圆曲线加密),其创建于1985年,并在本世纪初的移动设备等领域的安全使用中变得流行起来。
2.政策法规:纵观历史,新型金融科技的诞生、广泛的市场参与者的涌现与监管的出台总是存在着天然的延迟。随着加密货币的引入,从业者仍需保持谨慎并从十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吸取经验,避免伴随新型金融科技的诞生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最先意识到这一点的全球监管者已经针对犯罪行为、洗钱及投资者保护做出了反应。然而由于各国处于独立的监管态度,至今全球性的数字货币监管仍然没有一定的协同性监管办法。有些代币类似于货币,因此只应进行监管以确保防止欺诈行为。如果这些加密货币会导致现实世界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增加,则应对其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另一类应用型代币类似于股票,就ICO的安全问题应该要求额外的强制披露,应告知投资者正在使用哪种区块链技术,代码开发者情况、是否公开发布代码,以及如何进行网络审计。
价值主张
加密货币为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打开了大门。
·不可逆转:在确认后,事务无法被撤销或逆转。
·匿名:交易和账户都与真实世界的身份不相关。
·安全:加密货币资金被锁定在公钥加密系统中,只有私钥所有者才能够发送加密货币。
·无权限要求:使用加密货币无需征求任何人许可,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免费下载的软件。
用户关系
共识机制: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机制,使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地交换、记录、并更新数据。区块链系统是由其中所有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共同维护,所有节点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所有节点都可以请求将任何交易添加到区块链中,但只有在所有用户都人为合法的情况下才可以交易。
渠道通路
加密货币触达用户的渠道通路可以分为三类,包括币圈媒体,传统媒体和海外媒体。
表2:币圈媒体
用户分类
表3:加密货币的用户分类
数据来源:德勤大学出版社报道
成本结构
1.能源成本:比特币采矿的最大变动成本是能源,不仅是为电脑供电,在没有天然的替代能源(冷水、寒冷的气候)情况下,还需要为电脑降温。比特币的采矿属于高度能源密集型,矿商必须支付的电费与比特币最终的成本密切相关。摩根大通(J.P. Morgan)曾估算过,能源成本占比特币采矿总成本的44%,非常接近铝冶炼的40%。将所有假设放在一起,摩根大通(J.P. Morgan)估计,在截至1月21日的平均比特币哈希费率中 (1690万TH / s),全球比特币采矿的生产加权平均成本约为3920美元/ BTC( 图1)。
图1:区域比特币采矿成本曲线,2018年年初至2月
X轴:比特币总奖励的百分比; Y轴:$ / BTC成本
数据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比特大陆,欧盟统计局, 美国能源信息署,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摩根大通
2.政策法规成本,如税收成本:
表4:各国关于加密货币的税务规定
3.技术风险成本:首先,加密货币是去基于一套密码系统和负责算法而产生,需要长期维持其技术体系的不断更迭,避免技术漏洞风险。其次,借助于互联网生成和流通的加密货币非常容易遭到网络黑客的攻击,使得人为设置的技术规则被破坏和修改。另外,如果丢失了钱包的秘钥或密码,则虚拟资金可能会永远丢失。
表5:黑客攻击及损失
数据来源: 摩根士丹利,2018年6月
价值来源
1.降低成本:在数据管理,对账,结算,管理等方面降低基础设施成本
2.提高效率:通过允许无需权威第三方处理的交易来加速流程。
3.增加流动性:缩短结算周期的范围可以促进降低资本要求。
4.增强安全性:加密货币确保分布式记账是不可变的,并且获得许可的平台可提供额外的安全性。
5.便捷监管:通过可审计的交易日志提高透明度,并降低对应风险。
二、加密货币历史沿革
2.1 时间线及里程碑
2007年之前,一些尝试通过加密方式保护分布式记账的在线货币就已出现,其中两个例子是B-Money和Bit Gold,它们已经完成制定但未开发出来。
2009年,比特币正式发行,而这只是加密货币时代的一个篇章。作为最初的加密货币,比特币的迅速崛起使其成为投资者、媒体和技术专家的主要关注点。历经近3年的发展与成长,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理念也开始在大众认知中流行。事实上,区块链的创新正在改变整个市场,同时也引起了各国央行和金融业的波动。但比特币的真正影响实际上远不止于此 - 它为逾千种可供在线交易的加密货币和资产创造了新的市场,从2011年起,加密货币的版图日益拓张(见图2)。除了以比特币为基础的衍生型加密货币,其他与比特币存在不少区别的加密货币也逐步发展起来,比特币的市值现已成为整个市场的少数,约占所有加密货币资产的41.6%。
图2:加密货币的中期版图
比特币
比特币(Bitcoin)是最初的加密货币,并于2009年作为开源软件发布,是一种最具流动性和重要网络效应的加密货币,在全球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比特币协议使用一种名为区块链的新型分布式账簿,允许用户使用加密货币进行点对点交易,同时避免了“双重支出”问题。没有中央权威机构或服务器验证事务,比特币支付的合理性由分散的网络本身决定。比特币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
莱特币
莱特币(Litecoin)是最早的山寨币之一,它的诞生收到了比特币的启发,在2011年被“分叉”后几乎与比特币完全相同 - 在技术上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当时开采比特币所需要的硬件越来越专业和昂贵,普通人很难参与进来。所以,莱特币的算法是一种尝试,旨在让任何有普通电脑的人都能参与到网络中来。与比特币相比,莱特币处理区块的速度是比特币的4倍,可以提供更快的交易确认;莱特币预期产出8400万个,是比特币货币总量的四倍多;莱特币在其工作量证明算法中提出scrypt加密算法,使得其挖矿难易度相比于比特币较低。虽然其他山寨币已经夺走了一些莱特币的市场份额,但它仍具有先发优势和一些强大的网络效应。
以太坊
以太坊(Ethereum)发行于2015年,是除比特币外市值是最大的加密货币。然而,它与比特币也是完全不同的 - 比特币最初被设计为支付协议,而以太坊则是一种平台和编程语言,它并允许开发人员构建和部署分布式应用程序。在以太坊的区块链中,矿工的工作内容不是挖掘比特币,而是获取一种名为以太币(ether)的加密货币,以太币用于支撑应用在以太坊平台上的运行。除了作为一种加密货币被交易外,开发人员还使用以太币来支付以太坊上的交易费用和服务。
以太坊的用途与其他加密货币不同,但它迅速发展,已取代了除比特币以外其他加密货币的价值。 一些专家对以太坊非常看好,他们甚至认为以太坊将在短段时间内成为世界上顶级的加密货币。
瑞波币
瑞波币(Ripple,XRP)是瑞波协议的原生货币,总数量为1000亿个,由RippleLabs公司在2013年3月发行。与比特币截然不同,瑞波币允许在不同货币甚至不同支付系统之间的结算付款,它实质上是一个全球结算网络,为美元、比特币、欧元、英镑或任何其他价值单位(比如飞行里程、大宗商品)提供服务。桑坦德银行(Santander)、美国银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瑞银(UBS)和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等银行已经在使用这种技术。要享受这些结算服务,无需支付所谓的跨行异地以及跨国费用,而需在瑞波网络中用XRP支付少量的费用,同时,XRP也可以在加密货币市场上进行交易。
瑞波币遵循着比特币的许多原则,但出于不同的目的:充当所有全球外汇交易的中间人。 如果它能够成功占领该市场,那么潜力是巨大的。
门罗币
门罗币(Monero,XMR)于2014年4月创建,是第一个基于CryptoNote货币之Bytecoin的分支, 其主要发行曲线将在2022年5月底发行约1840万枚币。继比特币之后,门罗币是最具野心的加密货币项目。与自比特币衍生的许多加密货币不同,门罗币着重于隐私、分权和可扩展性,是目前唯一能隐藏交易发起者,接收者,交易金额,和交易IP的加密货币。鉴于此,门罗币在国外极客、黑客和暗网中声誉非常高。
在比特币之后,加密货币的发展方向主要为改善比特币的缺陷,包含:更快速确认速度,更少能源消耗,更去中心化,更好的扩展性,更多功能,更加隐蔽,每秒更多交易及价值锚定(见表7)。
表7:加密货币的重点创新事件表
2.2 加密货币案例分析
2.2.1 比特币
比特币,英文名Bitcoin(BTC),在2009年作为开源软件发布。作为最早出现的加密货币,比特币在全球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一种最具流动性和重要网络效应的加密货币。比特币具有极强的稀缺性,总数量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
比特币可以称得上是一场伟大的经济实验和社会实验。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将市场的命脉从政府回归市场,并为互联网提供内生的货币,推动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化,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同时,它促进了文明的进步,通过去中心化的技术和机制建立了原本需要人际信任维持的货币体系,并为其他领域解决复杂社会的组织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技术(比如产权、证券、保险、公证、选举、慈善等),使遍布全球的个体更加自由地组织起来。
历经多年,比特币凭借其作为交易媒介的优势,具备了货币的内在价值,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比特币与区块链技术也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深度变革。但目前这仍然是一场试验,正面临着步入主流经济,接受全球市场检验的重大挑战。
1.比特币的编年史
2008-2010年
2008年,比特币的出生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欧洲国家债权危机,全球经济衰退。下半年比特币正式发行,至2009年,比特币软件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挖矿”的网民越来越多,但主流市场还未认可它的价值,在发行前后一年多时间比特币并不具备市场价值。2010年5月,比特币产生了第一次与实体经济的交易,使得其开始具有价值属性,其初始价值为0.003美元。比特币产生价值后,挖矿热潮热度持续走高,第一个比特币交易所Mt.Gox应运而生,并带来了7月内比特币经历了第一次价格剧烈波动 - 为期5天的10倍涨幅,汇率从$0.008/BTC到$0.080/BTC。随后,比特币的势头吸引了黑客们的注意力,暴露了系统中的一个重大漏洞,但民众对于比特币的关注度,却日益增高 - 便携设备、期权合约、矿池开始陆续出现。至11月,全球最大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上单枚比特币价格已突破0.5美元,比初始价格上涨约167倍,比特币市值100万美元。
表8:比特币的历史(2008-2010)
2011年
2011年2月,比特币价格首次与美元等价,这一消息被媒体大肆报道后引发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新用户大增;4月,比特币首次从小范围的极客圈走进公众视野,随后各家媒体也先后进行相关报道。从4月到6月9日的两个月间,比特币价格先后突破10美元、20美元,一路攀升到31.9美元,涨幅高达3000%,随后在大型交易所被盗案后,6月19日的价格一度跌至0.013美元。
从7月开始,比特币的应用落地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价格也随之逐步回升,至8月,第一次比特币会议和世博会在纽约召开,比特币价格为11美元。然而,11月时的比特币又暴跌至2美元。
总体来说,比特币在2011年内经历了长达半年的低潮期,价格浮动比例较高。此时的比特币也受到了批评,因为它被用于所谓的“黑暗网络”,特别是在丝绸之路(Silk Road)等非法交易的网站上。当时有文章认为,比特币是一种虚无的无政府主义。
同时,在这一年,随着比特币越来越受欢迎,去中心化和加密货币的概念流行起来,一些其他加密货币开始出现。这些替代型加密货币通过提供更快的速度,更好的匿名性或其他一些优势来尝试改进原始的比特币设计。
表9:比特币的历史(2011)
2012年
数据来源:Reddit.com
延续2011年的颓势,比特币价格在2012年2月跌破2美元,比起2011年6月创下的新高成绩31.9美元,跌幅达到1395%。此时的加密货币开始进入大众意识,其中包括美国电视剧《傲骨贤妻》第三季中进行的一场虚构审判,该集名为“傻瓜的比特币”。6月开始,陆续多家实体经济供应商宣布接受比特币支付,继而在7月,随着官方论坛的帖子数量突破100万,比特币价格回升至8.77美元。9月的伦敦比特币会议及之后的比特币基金创立、欧洲第一次比特币会议,又将比特币价格进一步走出了拉升,至近13美元。12月,比特币的发行量占到发行总量的一半 ,区块供应量发起了首次减半调整,通缩效应使得比特币单价重回巅峰期,在法国比特币中央交易所诞生之后,比特币单枚涨至13.69美元。
表11:比特币的历史(2012)
2013年
表12:2013年比特币价的格崩溃(≥30%)时间点
数据来源:Reddit.com
1月,在比特币跌至2美元后不久,比特币再度大幅上涨。不少新的交易所、新的投资者和媒体增加曝光度都帮助比特币快速恢复了涨势,同时,塞浦路斯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比特币作为本国经济避险资产吸引了大量的关注。此后比特币一路上涨,在2013年4月升到了260美元。然而,4月-6月比特币交易所Mt.Gox运行的中断使得大量交易者立即获利了结,比特币再次下跌至40美元,跌幅达到80%。同时,这一年的比特币在政策法规方面取得了突飞进展。
表13:比特币的历史(2013)
2014年
2014年初,加密货币日益流行,用户数量约是1年前的10倍,比特币矿池的最大规模也创下记录,而实体经济方面,对比特币的接纳程度也越来越高,多家知名供应啥宣布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如此势头吸引了相关监管部门的注意,多方开始紧缩,同时,最大的交易所Mt.Gox宣布破产,比特币价格闪电般从600美元跌至102美元,跌幅80%。
表14:比特币的历史(2014)
2015年
比特币在2015年表现不俗,其原因之一是“区块链”技术使得各大金融公司对比特币兴趣渐浓,对其接受度逐渐提高;此外,中国股市一度剧烈波动,在资金转移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投资者借助于比特币规避中国资本管制,这使得中国成为比特币大涨的另一个背后推手。
2015年初比特币的价格刚超过300美元,但在1月14号时跌至170美元,在两天内损失了37%的价格。价格在接下来的12天内有所反弹,因为交易所和钱包供应商CoiNBAse的新一轮融资成功,比特币一路飙升至超过300美元。3月-6月,比特币价格一直在250美元左右波动,直至6月下旬,随着希腊债务问题的恶化,比特币社区热切希望希腊能像塞浦路斯一样转换为使用数字货币,比特币价格上涨到300美元,这可以归结于人们希望这种趋势发生的心理效应。8月,由于交易所事故,价格陡峻下跌至179. 35美元。整体来看,2015年整理周期为3月-9月,整整6个月时间。9月开始,多家重要机构及政府连续对比特币发出相关规定,市场注意力再度被集中,在比特币价格在10月再度“井喷”前后,欧洲法院规定,比特币交易不需要缴纳增值税。11月4日比特币盘中一度上涨20%,最高飙升至500美元。
表15:比特币的历史(2015)
2016年
2016是比特币扬眉吐气的一年,全世界的比特币交易所已经达到数十家。受比特币产量减半、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以及亚洲市场的强势等因素影响,比特币价格出现反弹,并呈现进一步上扬的趋势。其中,中国市场目前占比特币的交易量超过95%,而在新产生的比特币里面,有超过70%在中国矿场产出,中国市场几乎垄断了未来比特币的新增供给。人民币的不断贬值和外汇管制给比特币市场带来了强大的需求,比特币价格水涨船高。国际市场比特币参与者都在关注中国市场的变化。
在全球政治经济震荡的大环境下,比特币作为一种避险资产脱颖而出。6月,英国脱欧,导致英镑跳水,比特币价格应声上涨,涨幅近20%。8月的交易所被盗事件,使得比特币一夜闪崩约26%,但紧接着,价格再度回升。11月,美国大选结果公布,围绕特朗普政策提案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推动了作为避险资产的比特币的价格。同期,多国政府废钞,导致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回到1000美元的高度,涨幅超40%。政府“废钞”的后果是其公信力的严重缺失,比特币在一轮轮“废钞运动”中脱颖而出,一定程度表现出了类似黄金的避险属性。让更多民众意识到用区块链技术保障个人财产不可侵犯的重要性。另外,各国监管层面对比特币和区块链开始表现态度,对区块链来说,监管并不是一件坏事,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承认”。
Ethereum在此年也风头大涨,该平台的到来标志着首次代币发售(Initial Coin Offering)的出现。2016也见证了ICO市场的火爆,被称为ICO元年,多个项目通过ICO方式获得融资。
表16:比特币的历史(2016)
2017年
表17:2017年比特币的价格崩溃(≥30%)时间点
数据来源:Reddit.com
2017年,比特币成了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投机产品之一,在整个2017年度,比特币在金融媒体上频繁登上头条,比特币如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其价格从2017年年初的970美元上涨到了2017年12月的近2万美元,全年涨幅达到1700%。作为无边界加密货币,比特币吸引了范围更广、拥有大量现金的投资者。截止2017年12月,接受比特币的的实体企业数量达到11291家,比特币 ATM 机的数量则增长至 1986 个。除了比特币之外,莱特币、以太坊、达世币等竞争币也开始成为一些商家的支付选择。
全年比特币最低价位是1月11日的789美元。4月,日本出台了管控比特币交易的新规,赋予其作为支付网络的地位。1月到5月比特币价格缓慢增长,到五月中旬达到2000多美元/枚。在6月和7月比特币一度下挫36%,这是因为比特币分叉的消息让市场产生了担忧。9月初,比特币超过4000美元,此后在9月4日,中国央行宣布将ICO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暂停国内一切交易。这对比特币造成了短期的打击,月中后期比特币从4800美元跌至3491美元,跌幅达28%,之后比特币仅短幅下挫后又继续上涨。期间,海外的比特币价格高于中国的比特币价格,价差曾经达到几千元人民。10月涨至6000美元,期货交易的发布及金融行业业内著名的新闻和百科类网站的宣传,使得价格在12月17日达到19800美元。之后开始暴跌,12月31日封盘价跌破11000美元。整个2017年的后半段,比特币不断循环着暴涨、暴跌,即便期间经历了火热的 ICO 与国内“一刀切式”监管,还是不断地创造历史记录。
表18:比特币的历史(2017)
2018年
2018年1月初比特币价格崩盘的开始,从以倒闭的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Mt.Gox抛售其持有的比特币的开始。此后市场陆续有负面的新闻传出,多家主流社交媒体机构都已禁止了相关宣传;多家交易所遭到黑客攻击;政府监管带来隐忧。虽然各国政府联手就加密货币严格监管进行合作,但区块链技术却在各个国家都得到政府的认可并大力发展,许多国家还继续与一些知名银行建立创新的合作关系 - 瑞银、巴克莱银行、瑞士信贷和其它银行在以太坊试行合规平台。
2018年之前加密货币价格的涨幅积累了相当程度的抛盘,而2018年的回调较属于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的过程。总体来说,加密货币市场将引来新一轮的洗牌,而监管措施正促进了加密货币的良性发展。
表19:比特币的历史(2018)
2.比特币的信用来源
跟政府信用货币(主权货币)一样,比特币本质上也属于纯信用货币,与政府信用货币相比只是民众权利的受让方和货币的发行方不同。
表20:政府信用货币(主权货币)VS 比特币的信用来源
3.比特币的价值框架
表21:黄金VS比特币的价值体现
在加密货币市场上,比特币被部分人成为“数字黄金”,而原因为何,或可从上面关于价值体现的表格中寻找(见表X)。现在的比特币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而更作为一种资产。那么,从资产方面,比特币的价格框架可借鉴资产评估和产品层次的方法论,即分为:成本价值,使用价值,优势溢价及期望价值。
表22:比特币的价值框架
4.比特币价值的驱动因素
回顾比特币近10年的历史,可以看出,比特币是一种非常依赖事件驱动型的投资产品。关于各类事件具体对于比特币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政治事件,金融事件,技术事件。
表23:比特币的事件驱动
比特币从仅仅是网络上分文不值的一段代码,成长为现在普邮认知度的加密货币。任何共识都是有一个推广普及过程的,而比特币的共识形成,脱离不了一波又一波人的推波助澜。
表24:比特币共识的推波助澜
2.2.2 以太坊
以太坊,英文名Ethereum。以太坊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源软件平台,允许开发者开发和使用分散式应用程序,通过其专用加密货币以太币提供去中心化的虚拟机来处理点对点合约。。在以太坊区块链中,人们也可以进行挖矿,但是挖的是以太币(Ether)——以太坊区块链的加密货币,而不是比特币。以太币除了是一种可以交易的加密货币外,程序开发人员还可以使用以太币来支付以太坊网络中的交易费用和服务。
以太坊的账户包含四个部分:
· 随机数,用于确定每笔交易只能被处理一次的计数器
· 账户目前的以太币余额
· 账户的合约代码,如果有的话
· 账户的存储(默认为空)
以太坊有两种类型的账户:外部所有的账户(由私钥控制的,也就是一般意义的账户)和合约账户(由合约代码控制)。外部账户没有代码,人们可以通过创建和签名一笔交易从一个外部账户发送消息。合约账户有代码,每当合约账户收到一条消息,合约内部的代码就会被激活,允许它对内部存储进行读取和写入,和发送其它消息或者创建合约。
以太坊中“交易”是指存储从外部账户发出的消息的签名数据包。交易包含消息的接收者、用于确认发送者的签名、以太币账户余额、要发送的数据和两个被称为STARTGAS和GASPRICE的数值。交易包含消息的接收者、用于确认发送者的签名、以太币账户余额、要发送的数据和STARTGAS和GASPRICE的数值。,STARTGAS是一种限制,主要是为了防止代码的指数型爆炸和无限循环。GASPRICE是每一计算步骤需要支付矿工的费用。消息中还需要了解合约账户与外部账户具有同样的权利。以太坊平台的强大之处在于去中心化的组织和代理合约不需要关心合约的每一参与方是什么类型的账户。
以太坊通过其专用加密货币以太币提供去中心化的虚拟机来处理点对点合约。作为第一个提出智能合约,并极大改变了整个加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界的产品,其历史意义仅此与比特币。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和以太虚拟机,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极度的便捷性。在2017年,以以太坊为基础的智能合约应用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各种ERC 20代币涌现而出。这也导致以太坊代币从2017年初的8块钱,飙升到年末的近9000元。
以太坊与其他加密货币存在的目的不同,而且增长的非常快,并且很快在价值上超过了除了比特币之外的其他加密货币。很多人对以太坊非常看好,因为在短短时间内,以太币就成了世界上顶级的加密货币。但是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
1.以太坊的发展历程
2013年末,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发布了以太坊初版白皮书,在全球的密码学货币社区陆续召集到一批认可以太坊理念的开发者,启动了项目。
在2013年12月到2014年1月这段期间,以太坊的工作重心是如何启动Vitalik在以太坊白皮书所描绘的愿景。团队最后都认为创世纪预售是一个好主意,经过长期、多层面的讨论,为了创建一个合适的基础结构和法律策略,团队决定延期原本在2014年2月份举行的以太币预售。
2014年2月对于以太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月份,以太坊的各方面都在突飞猛进:社区成长、写代码、写wiki内容、商业基础结构和法律策略。在这个月,Vitalik在迈阿密比特币会议上第一次公布了以太坊项目,并在Reddit上举办第一次“问我们任何事儿”活动,核心开发团队成为世界级的密码学货币团队。迈阿密会议后,Gavin Wood和Jeffrey Wilcke加入以太坊,进行全职工作,虽然在在这以前,他们完全出于兴趣为以太开发C++和GO客户端。
在三月初以太坊发布了第三版测试网络(POC3),并最终将以太坊总部搬到了瑞士楚格州。在六月份,团队发布POC4,并快速向POC5前进。在这期间,团队还决定将以太坊做成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四月份,Gavin Wood发布了以太坊黄皮书,这是以太坊的技术圣经,将以太坊虚拟机(EVM)等重要技术规格化。 在7月份,团队创建了瑞士以太坊基金会、发布了POC5,在24日开始了创世纪预售,同时在Reddit上组织了第二次“问我们任何事儿”。
从2014年7月24日起,以太坊进行了为期42天的以太币预售,一共募集到31,531个比特币,根据当时的比特币价格折合1843万美元,是当时排名第二大的众筹项目。预售时所使用的比特币地址是36PrZ1KHYMpqSyAQXSG8VwbUiq2EogxLo2,在比特币区块链浏览器里可以看到每一笔转入和转出。在预售前两周一个比特币可以买到2000个以太币,一个比特币能够买到的以太币数量随着时间递减,最后一周,一个比特币可以买到1337个以太币。最终售出的以太币的数量是60,102,216。另外还有0.099x(x = 60102216 为发售总量)个以太币被分配给在BTC融资之前参与开发的早期贡献者,另外一个0.099x 将分配给长期研究项目。所以以太坊正式发行时有 60102216 + 60102216 * 0.099 * 2 = 72002454个以太币。自上线时起,在POW(工作量证明机制)阶段,计划每年最多有60102216 * 0.26=15,626,576个以太币被矿工挖出。1~2年内转成POS(权益证明机制)后,每年产出的以太币将大为减少,甚至可以不再增发新币。
2014年的秋季是以太坊的收获季节,在代码和运营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10月5日发布了POC6。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版本,亮点之一是区块链速度。区块时间从60秒减少到12秒,并使用了新的基于GHOST的协议。在11月份,以太坊在柏林举办了第一次小型开发者会议(DEVCON 0)。
在2015年1月,团队发布了POC7,在二月份,团队发布了POC8。在三月份团队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发布创世纪区块的声明,同时POC9也在紧张开发中。在5月份,团队发布了最后一个测试网络(POC9),代号为Olympic。为了更好地对网络进行测试,在Olympic阶段,参与测试网络的成员会获得团队给予的以太币奖励。奖励形式有多种,主要包括测试挖矿奖励和提交bug奖励。
经过近两个的严格测试以后,团队在七月末发布了正式的以太坊网络,这也标准着以太坊区块链正式运行。以太坊的发布分成了四个阶段,即Frontier(前沿)、Homestead(家园)、Metropolis(大都会)和Serenity(宁静),在前三个阶段以太坊共识算法采用工作量证明机制(POW),在第四阶段会切换到权益证明机制(POS)。
在2015年7月30日,以太坊发布了Frontier阶段。Frontier阶段是以太坊的最初版本,不是一个完全可靠和安全的网络。Frontier是空白版的以太坊网络:一个用于挖矿的界面和一种上传和执行合约的方法。Frontier的主要用途是:将挖矿和交易所交易运行起来,从而社区可以运行挖矿设备,和开始建立一个环境,人们可以在里面测试分布式应用(DApps)。由于Frontier阶段的以太坊客户端只有命令行界面,没有图形界面,所以该阶段主要开发者。随着Frontier的发布,以太币也开始在世界各地的交易所进行交易。在2016年初,以太币的价格开始暴涨,以太坊的技术实力开始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吸引了大量开发者以外的人进入以太坊的世界。另外,在此阶段每年被矿工挖矿的以太币大约为1000万个,少于最初计划的每年1500万。
2015年11月9日到13日,以太坊在伦敦举行了为期五天的开发者大会(DEVCON 1),吸引了全世界三百多名开发者参加。第三次开着大会(DEVCON 2)将于2016年9月份在上海举行。
在2016年3月14日(圆周率节),以太坊发了Homestead阶段。Homestead阶段与Frontier阶段相比,没有明显的技术性里程碑,只是表明以太坊网络已经平稳运行,不再是不安全和不可靠的网络了。在此阶段,以太坊提供了图形界面的钱包,易用性得到极大改善,以太坊不再是开发者的专属,普通用户也可以方便地体验和使用以太坊。
Metropolis阶段发布日期尚未确定。在Metropolis阶段,团队将最终正式发布一个为非技术用户设计的、功能相对完善的用户界面,也就是发布Mist浏览器。团队期望Mist的发布将包括一个去中心化应用商店和一些功能完善、设计良好的基础性应用,表现以太坊网络的强大。Mist浏览器将非常简单易用,只要会使用普通浏览器就会使用Mist。在以太坊平台上,第三方开发者为普通用户开发的去中心化应用逐渐增多,以太坊不仅是一个开发平台,还逐渐成为一个应用市场,开发者和用户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Serenity阶段发布日期尚未确定。在Serenity阶段,以太坊将从PoW转换到PoS。工作量证明意味着将电力转换为热量、以太币和网络稳定性。但是若非必要,以太坊不想因为挖矿排放过多热量,所以需要修改算法:权益证明(POS)。网络从工作量证明(POW)转换到权益证明(POS)将需要一个实质性的转换,一个转变过程,这似乎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并不是那么遥远:这类开发工作正在进行中。POW是对计算能力的严重浪费,就像民主–除了其它系统以外的最坏系统。从POW的约束中解脱出来,网络将更加快速、出块更快、更加有效、对新用户来说更加易用、更能抵制挖矿的中心化等。这将可能是像将智能合约放到区块链一样的巨大进步。 转换到POS以后,前三个阶段所需要的挖矿将被终止,新发行的以太币也将大为降低,甚至不再增发新币。
在以太坊2.0阶段,开发团队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分片(sharding)方式解决可扩展性问题(Scalability),即提高区块链的处理交易处理能力,这也是所有的区块链项目致力解决的瓶颈。
2.以太坊的应用
在以太坊上部署的应用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金融应用,管理代币,管理合约。包括子货币,金融衍生品,对冲合约,储蓄钱包,遗嘱,甚至一些种类的全面的雇佣合约。
第二类是半金融应用,一半和钱相关,另外一半非金钱的方面,一个完美的例子是为解决计算问题而设的自我强制悬赏。
第三类非金融类用应用,比如在线投票和去中心化治理应用。
如:
a) 代币系统
所有代币系统都在维护余额数据库:从A中减去X单位并把X单位加到B上,前提条件是
(1)A在交易之前有至少X单位以及
(2)交易被A批准。
实施一个代币系统就是把这样一个逻辑实施到一个合约中去。 交易中以太币还有一个作用是比特币不具备的就是交易者直接使用代币支付交易费。在合约里维护一个以太币账户以用来为发送者支付交易费,通过收集被用来充当交易费用的内部货币并把它们在一个不断运行的拍卖中拍卖掉,合约不断为该以太币账户注资。
b)金融衍生品和价值稳定的货币
金融衍生品非常适合智能合约,可以方便地设定触发条件。而且通过智能合约还能避免金融产品发行者的信任背书问题,毕竟合约内容是公开的,密码学资产可信的以及维护机制也是可控的。但是难点在代币与法币之间的兑换条件的设置,这个就需要一个中心化的接口(比如银行,纳斯达克等)来提供数据。
c)储蓄钱包
智能合约钱包。
d)农作物保险
针对农民的智能合约,农民不只种地赚钱,还可以启动合约利用类似保险一样应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e)身份和信誉系统
类似比特币网络中的namecoin,以太坊中也有一个叫ens。其核心机制都是将地址对应到一串好记忆的字符。这样的合约非常简单,就是一个以太坊网络中的可以被添加但不能被修改或移除的数据库.一个更复杂的名称注册合约将包含允许其他合约查询的“功能条款“,以及一个让一个名称的”拥有者“(即第一个注册者)修改数据或者转让所有权的机制。甚至可以在其上添加信誉和信任网络功能。
f)去中心化存储
去中心化的存储合约机制,文件拥有者想要在网络上保存文件,首先将文件切分成小块,再对每块数据进行加密,这样构建了一个默克树,同时创建了一个合约,合约通过冗余恢复算法,设置恢复数据的最小块数(类似raid或者erasure coding)。然后把每块文件发往不同的提供存储服务的主机存放。恢复数据时,只要重新下载文件,可以使用微支付通道协议(例如每32k字节支付1萨博)达到最小块数就可以恢复文件。
g)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指组织的决策由一定数量的成员或者股东按照一定形式的权益进行表决。具体可以表现为去中心化自治公司(DAC,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更多按照股份进行表决,或者去中心化自治社区(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mmunity)按照成员资格进行表决。再来看智能合约中的DAO,简单来讲将代码主干存入合约,合约调用地址指向一个可更改的存储记录,然后将表决结果关联这个存储记录。
h)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发布器
比如实时统计eth/usd,设定一个允许范围,根据合约参与者对这个值的反馈,确定当前值(大多数人认可的答案)。
i)云计算
网络上的个人计算存储资源可以集中起来形成云计算能力。当然这种资源不适合进程占有资源量比较大,特别是进程间通信的业务。
j)点对点赌博
简单的智能合约,非常适合。
k)链上去中心化市场
除此以外,依托于以太坊开发的应用不胜枚举。
3.以太坊存在的问题
以太坊一路过来并不顺利,中间出现过多次危机,比如以太猫的用户量激增,从而导致打包区块严重受阻。此次事件更是反映出以太坊网络本身吞吐的不足,其难以承载巨量用户的转账交易。同时,以太坊的诟病成了竞争对手攻击的弱点。NEO,QTUM,ELA,EOS等等,纷纷带着更加优越的性能,站出来要挑战以太坊智能合约霸主的权威。
(1)拥堵严重,交易延迟
众所周知,以太坊的处理能力很低,大概15-30 TPS,可扩展性比较差。正常情况下,以太坊的手续费处于相对稳定的范围,而一旦交易数量增加,网络发生拥堵,那么交易费用也会随之激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以太坊智能合约计算手续费的算法缺陷。 在以太坊协议中规定,交易手续费=Gas 数量 x Gas 价格,其中 Gas 数量由智能合约的复杂程度决定,而 Gas 价格则由合约发起人决定。因此,当区块链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为了让自己的交易尽快得到确认,发起交易的用户将提高 Gas 价格,从而导致了交易手续费的飙升。
(2)安全性问题
以太坊的安全性问题和交易的可扩展性问题一样,一直存在但也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以太坊作为一种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平台,为各种去中心化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可以自主开发的底层区块链协议,因此也牺牲一部分安全性作为代价。 曾经被黑客攻击而导致大量以太坊被盗的Parity 和 the DAO,准确来说也都是运行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
2018年3月,慢雾安全团队观测到一起自动化盗币的攻击行为,攻击者利用以太坊节点 Geth/Parity RPC API 鉴权缺陷,恶意调用 eth_sendTransaction 盗取代币,持续时间长达两年,单被盗的且还未转出的以太币价值就高达现价 2 千万美金,还有代币种类 164 种,总价值难以估计(很多代币还未上交易所正式发行)。
(3)隐私保护问题2017 年 10 月,在大都会升级的第一阶段“拜占庭”硬分叉中,以太坊已经与 Zcash 方面合作引入了“zk-Snarks”,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协议,以增强其匿名性,保护用户隐私。之后,在 12 月份的以太坊技术大会上,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明确表示,以太坊的隐私性问题仍有四分之一未解决。
但是以太坊的主要问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有其他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还没有很多人关注。
1. 以太坊不是为DAPP所设计的。从中本聪的比特币开始,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系统。以太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增加了智能合约的功能,但是并没有改变这个本质。所以以太坊的架构很多方面不适合DAPP。表现在几个方面:
a) DAPP的用户的学习曲线非常陡峭。如果用户需要使用一个基于智能合约的DAPP,他必须先做这么几件事情,第一,他要获得一个钱包地址,私钥,并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钱包地址和保存私钥;第二,他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获得eth。通常的做法是他在coinbase上面开设一个账号,然后与自己的银行账户相关联,然后支付昂贵的手续费之后购买一些eth。之后需要等待多日,才可以将购买的eth转移到DAPP的钱包地址。这个过程对区块链的小白来说非常复杂,而且需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大于一周)才能完成,之后才能真正的使用DAPP。
b) 维护DAPP运行的成本不公平的偏向于DAPP的创建者。DAPP的创建者部署了合约之后,合约就可以一直运行下去。DAPP的创建者/维护者不再需要为系统的维护支付任何费用。一次部署,无限使用。如果DAPP非常成功,占用了区块链系统的大量资源,DAPP也不需要为此承担额外的责任。而是把消耗系统资源的成本转嫁到了DAPP的用户,和其他不相关的DAPP的用户或者Eth的使用者身上。目前使用DAPP已经变得非常昂贵,每次对合约的调用大概在$1-$3。
c) 不利于构建DAPP的生态。DAPP创建者的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用户使用该DAPP, 比较小的部署成本和巨大的使用成本,并不是DAPP创建者所真正需要的。基于区块链的DAPP的使用应该跟传统的DAPP一样,用户从APP store下载了之后就可以立刻免费或者以很低成本的使用APP。用户其实不需要关心底层的区块链是什么样的。他根本不需要关心Eth的存在或者如何获得Eth。
2. 以太坊的token主要分配方式是通过挖矿。中本聪的理想是每个拥有计算机和网络的人都可以参与挖矿,并获得虚拟货币。这样,使得比特币的分配可以更加去中心化,让更多的人可以使用比特币,而不是控制在初始的少数人手里。但是现实是挖矿已经变得非常昂贵,只有支付得起巨额的矿机和昂贵电力的人才能在这个分配过程中收益。以太坊的挖矿采用GPU,比比特币的ASIC相对好一点,但是依然很昂贵。
另外,由于每个区块的reward蛋糕都是固定的,相当于所有的矿工一起分这个蛋糕,参与的人越多,分到的越少。这是个负反馈的过程。那么到一定阶段,参与的矿工数量会稳定下来,而且会集中到有财力的人手上。虽然以太坊尝试转换到POS的共识机制,但是那样不会改变分固定蛋糕的局面,而且维持了强者恒强,富者愈富的场景。以太坊包括大多数区块链缺乏有效的二次分配token的方式来去中心化。
3. 以太坊目前能够支持的TPS非常有限。因为所有的节点都处理同样的智能合约,而且所有合约的状态都记录到公共的区块链账本中。很难想象这样的系统能够支持成千上万的DAPP的调用和状态存储。以太坊急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以太坊最近的casper是希望能够解决技术上的扩容问题,但是对前面两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方案。
4. 以太坊的投资价值
1.)历史地位 :比特币是第一个众人熟知的数字货币。比特币本身也有很大的效率,甚至安全性后患问题。所以其诞生后进过多次优化分叉,也有许多币站出来,以优越的性能挑战着比特币的地位。但是纵然如此,比特币任然是数字货币界的龙头老大,纵然其作为货币的实用价值已慢慢降低,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使得比特币成为了数字货币界的标杆,各种货币行情均跟随比特币联动。比特币渐渐已成为一种对应于黄金的保值产品。类比于此,以太坊虽然受到诸多性能挑战,未来大家可能会转向EOS之类公链开发,但是以太坊特殊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其本身难以被人遗忘。若把比特币比作黄金,可把以太坊比作白银。
2.)难得的团队:以太坊本身也在不断地优化中,V神带领的以太坊团队一直致力于完善以太坊现阶段的种种性能不足。虽然在一条已有的公链上去修改性能而不选择分叉的难度非常大,但这个天才正把自己的全力用在打造一个更加健全的网络上。V神曾多次警示,大家应该沉下心去完善现如今区块链的不足,而不是在混乱的市场投机,阻碍技术的发展。前段时间,他更是放言,若再继续炫富,就退出数字货币界。看得出他和他的团队,作为最早期区块链技术的拥抱者,致力于完善整个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决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投资价值。
3.)可期的改良:去年年中,以太坊团队公布了他们未来对以太坊的改进方案,以太坊的开发人员将首先从混合式系统开始,将比特币式的工作量证明(PoW)与V神创建的权益证明PoS系统Casper结合起来。这可能可以给现如今以太坊的吞吐量带来很大的改善。
三.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市场的联系
金融的意义在于让资本的供需双方的期望效用在时间维度上最大化。在金融市场上,始终存在着资本的需求方和供给方,需求方试图将未来的资本在时间维度上拉近,而供给方则将当期的资本在时间维度上拉远,而彼此这样做的目的,都是在最大化各自对于资本背后所带来效用。
金融有三个最重要的关键词:信任、风控、杠杆。传统金融机构有非常好用户信任度,以及严格系统的风险控制手段。
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以及民众的实际生活需求,脱离实体经济和生活需求的金融服务,很容易形成泡沫。
那么加密货币从产品、市场等维度上来看,与传统金融有何异同,传统金融市场又能给加密货币市场怎样的启示呢?
3.1 产品比较:与其他货币的比较
从历史上来看,通货的介入使得交易变得很方便,通货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信用中介。而比特币的区块链架构本身实际上扮演的就是一个信用中介的角色,一种无须信任的信任机制(The Economist, 2015)。也正因为比特币的技术架构与通货用相同的功能,于是比特币才被称为所谓”币”。
尽管大多数加密货币的技术非常相似,但它们背后的逻辑却有所不同。一些加密货币的功能与普通国家货币相似,并具有传统的货币特征。因此,它们提供交换媒介,账户单位和/或价值存储。但是,其他加密货币也可能代表其他权利。这种有趣的现象实际上导致一些加密货币被视为更接近实际国家货币,而其他加密货币则被视为更接近金融产品(如证券或衍生品)。那么以比特币为加密货币的代表来看,它与本国货币、外国货币、商品、商品货币及金本位等货币在经济需求要素、供给结构、宏观金融的稳定性风险这三个货币的通用特征上有和异同呢?
表25:比特币与其他货币的对比
资料来源:Bordo(1981),Calomiris(1988),Redish(1993)和IMF工作人员
国际金融学中存在“不可能三角形”或“三元悖论”的概念,在国际金融学中指的是固定汇率、独立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这三项难题。由此可联想到数字货币世界中应用币与比特币类似外汇的兑换关系。
此处的应用币也有被叫做元币 coins(Swanson, 2015),指的是区块链应用中所使用到的代币,这些区块链都具有独立的共识机制、数据储存、验证等设计的区块链架构,但最终会将数据通过哈希的形式以OP_RETURN的方式锚定到比特币区块链上,从而获得来自于庞大的比特币区块链算力的安全支持。
推行区块链应用锚定于比特币区块链的人们可能是出于稳定并推高比特币币价的经济动机。但除此之外也是由于比特币区块链的PoW机制已经获得了将近900P算力的安全保障,于是人们更倾向于信任比特币区块链而非新开发的独立区块链。
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这就有些像金本位时代的全球货币,比特币可以比作贵金属通货,好比黄金,而各种应用币就像各个国家的法币。虽然法币都是中心化发行的,而大多数应用币还是分布式为主,但区块链应用为了增强自身安全性而锚定比特币的行为,则与曾经的主权国家为了体现对法币的信用背书而将汇率挂钩自身黄金储备的方法相似。
同样的,就像对一个主权国家相关资源的需求影响了其货币的外汇牌价一样,各种应用币的价格也根据人们对这种应用场景的需求变化而变化。
在现在的市场中已经存在了多个针对应用币的交易市场。而随着区块链应用的进一步增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或许针对应用币的交易也会日渐增多。而从比特币的市场表现来看,近一年来比特币链上的交易并未明显增加,而大多数比特币持有者则更倾向于选择通过其他的应用媒介进行链下交易(Swanson, 2016)。这样的现象也就好似现实中很少人会使用黄金或者其他贵金属进行交易,而是选择各种货币用于支付。
3.2 流通比较:与传统金融市场的特征比较
3.2.1 加密货币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规模的比较
2018年8月2日苹果公司的市值只差6美元就将达到1万亿美元,成为美股史上收个破万亿美元市值的企业,与此同时,全球只有16个国家的GDP超过1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即约等于 3.5 个目前数字加密货币市场的所有市值。
今年早些时间,美国证券市场价值超过了 30 万亿美元,然后在一个月内下跌蒸发了 1 万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国债也超过了 21 万亿美元,到 2019 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还将增加 1 万亿美元。
近日,国外知名金融可视化网站 How Much 发布了数字加密货币泡沫与其他金融泡沫的可视化图形对比图。他们对比了全球各大金融市场的价值,从新型的、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到大型的国家债务等。
图3: 数字加密货币泡沫与其他金融泡沫-1
Source:
https://howmuch. net/articles/visualizing-the-biggest-economic-bubbles
https://howmuch. net/articles/visualizing-the-biggest-economic-bubbles
区块律动,《数字货币是史上最大泡沫?只能证明你认知有限》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数字加密货币市场是全球增速最快、最令人兴奋的市场,也确实让人想到了 2000 年的互联网泡沫。相比于黄金市场,数字加密货币市场的体量微乎其微。再拿黄金去对比全球证券市场,更是不足后者的 10%。
图4:数字加密货币泡沫与其他金融泡沫-2
Source:
https://howmuch. net/articles/visualizing-the-biggest-economic-bubbles
https://howmuch. net/articles/visualizing-the-biggest-economic-bubbles
在这个图表上,我们也看到了美国的国债已经堆积了 21.2 万亿美元。再加上各国政府的地方债务和人民群众的房地产债务,整个债市已经高达 247 万亿美元。虽然美国国债已经如山一样堆积,但是相比全球的数量来讲,看起来也没有那么过分地高。而从图上非常直观的可以看出,全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高达 532 万亿美元,是债券市场的两倍还多。数字加密货币的市场价值——2940亿美元,与价值532万亿美元的衍生品市场相比,尚且是金融市场上初生而的潜力无穷的新成员。
3.2.2 加密货币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特性的比较
表26:加密货币、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的对比
随着区块链应用场景的开发以及区块链基础设施服务(BaaS-block chain as a service)的不断发展,由区块链及数字货币架构而成的经济体系将于现实经济体系日趋接近。这就像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正在使得人的行为数据化,越来越多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在使得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合二为一,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组成的虚拟经济市场也将会与现实经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而虚拟世界本身也会随着参与者的增加而更接近现实。
3.3 市场表现比较:参考传统金融市场特定区间的走势
无论传统市场或新兴市场,经历繁荣与萧条周期都是无法避免的阶段,这也正是技术分析手段的有用之处。专业金融机构总是强调重视对固定收益及商品市场的常规报告,他们也正因此获知了市场趋势变迁的早期信号,而这些信号在市场中唯一的恐慌是错过机会的时期往往不被理会。我们注意到媒体报道的风向总是与正在经历泡沫的市场高度吻合,但这种观点其实把问题过度简单化了。与此相反,近期有美国资本技术策略团队试图建立技术框架,研究近期的美国资本市场是否反映了泡沫化的市场环境(美国股权指数技术策略,Hunter/ Tepper, 2018年1月9日)。报告比较了不同市场中的若干“繁荣-萧条”周期,出于数字货币市场的初期性,比特币相关数据与其他市场的完备性也无法相比,但这些图表仍然强调了这些逐月变动能够呈现出的,令人担忧的趋势——一个即将崩塌的顶峰。
图5. 道琼斯工业指数、尼基225指数、NASDAQ 100指数和比特币价格的 “繁荣——萧条”周期比较
资料来源: J.P.Morgan, Bloomberg
上图中,比特币的逆转曲线凸显了一个更持久的修正阶段的潜力。不过我们应注意,比特币的市场周期相对其他金融市场是一个非常短的时间段,在考虑借鉴其他市场的历史经验时要审慎。
通过对比上图中,道琼斯工业指数、尼基225指数、NASDAQ 100指数和比特币价格的逐月增减率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金融市场上有着惊人相似的时期与变化规律:各市场都经历过“暴炒登顶——回归价值——良性走高”的过程。也许对于加密货币市场也可提供一个未来趋势的参考。
3.4 加密货币市场参与者及其变化趋势
加密货币的早期参与者以全球各地的个人为主,随着该市场的爆发与影响力的增大,加密货币的参与者也从极客扩展到普通民众,乃至专业金融机构。
加密货币市场上存在着1737种数字货币(CoinMarketCap, 02 Aug, 2018),统计加密货币参与者的数字资产持有量分布难度较大,但鉴于加密货币的参与者或多或少都持有比特币,我们试着从比特币持有者来分析各持有者的持有量是如何分布的呢?主要的比特币持有者又在市场上占有怎样的比例呢?
下表中根据比特币的持有者地址与持有比特币数量的分布,可以看出市场上超过半数的参与者持有的比特币数量在0-0.001这个区间,而仅占全部持有者地址0.6%的持有者——持有10枚至100万枚比特币,占有了87.2%的比特币。这依旧是个少数人/机构占有绝大部分财富的状况,甚至比二八法则更为残酷。
表27:加密货币持有量
资料来源: BitInfoCharts
与此同时,传统金融投资者相继入场 :作为数字货币领域的“老大哥”,比特币 2017 年受到了不少主流金融投资者的关注。据 2017年10 月末金融研究公司 Autonomous Next 向 CNBC 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 124 家对冲基金专门盯住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资产,投资金额超过 23 亿美元。而金融行业业内著名的新闻和百科类网站 Investopedia 发布的 2017 年热搜榜中,比特币和区块链则分列冠亚军。
即将以及已经推出比特币期货交易的机构(橙色代表已经推出;黑色为待推出)
Source: 哈希派;2017年数字货币市场生态研究报告;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056902
目前,CFTC 已经向美国比特币期权交易服务运营商 LedgerX 授予作为交易执行机构的全部资格;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和芝商所于 12 月相继推出比特币期货交易;德意志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东京金融交易所等等则计划于明年上线比特币期货合约;再加上 CBOE 等大型金融机构正向美国证券委员会提交多个与比特币相关的 ETF 申请…… 可见,比特币正朝着主流金融靠拢。
各领域的“大佬们”也开始谈及数字货币 :此外,2017 年各领域的“大佬们”除了积极布局区块链技术之外(就拿 EEA 举例,该联盟目前已有包括微软、摩根大通等在内 400 多家大型企业加入),谈及数字货币的次数也逐渐增多。
据了解,近期正考虑向用户提供芝商所比特币期货产品的 JP 摩根以及计划推出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做市服务的高盛,其 CEO 都曾公开批评比特币——就在 2017 年后半段,JP 摩根 CEO 杰米·戴蒙在接受访问时,多次批评比特币;而高盛 CEO Llyod Blankfein 则在 12 月第 4 周比特币价格下滑 30%以上之后表示,比特币是一种欺诈行为,“一夜之间暴跌的东西并不像是一种货币”。
加密货币是近年来人们面临的一个比较难得的机遇,从业人员应仔细研究传统的金融机构的业务,并围绕数字货币建立相同的体系,比如比特币的量化基金,以及比特币的保险公司、比特币的远期合约交易所等等。
虽然很多人都在批判数字货币,但在新兴产业中这种情形很正常。数字货币作为新鲜事物,它将会在监管下逐渐成熟。
在过去一年里,随着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价格的攀升,数字货币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里。在众多参与者中,一部分是受“一夜暴富”的诱惑入场;而另一部分,据外媒报道,在数字货币交易平台Bithumb上调查了800名韩国成年人发现,40%的投资者购买数字货币只是因为“好奇心”。
全球数字货币2017年总市值规模一度突破6000亿美元,年度最大涨幅达到3497.98%,数字货币种类增加至1334种,无论从总市值规模还是币种数量来看,都实现爆发性增长。而据市场策略研究公司Fundstrat分析家Thomas Lee分析称,2018年,数字货币的市场资本规模将超过1.2万亿美元。
加密货币现象要求监管机构调查每个新的ICO并确定如何对通证进行分类。有些代币确实类似于货币,因此只应进行监管以确保防止欺诈行为。如果这些加密货币在一般金融系统中增加系统性风险,则应对其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如果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始涉及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那么代币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影响金融机构的稳定性,从而导致现实世界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增加。针对这种情况监管机构应该找到适当的方法来规范,否则建议禁止金融机构加入和参与可能使其受到加密货币价格波动的活动,从而增加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其他代币类似于股票,应相应地进行监管。对于实际上是股票的加密货币,就ICO的安全问题应该要求额外的强制披露。应告知投资者正在使用哪种区块链技术,谁开发了代码以及是否公开发布。此外,有关在发行硬币之前进行何种网络审计的信息至关重要。
四. 世界各国对待加密货币的态度与监管措施
4.1 各国对待加密货币的态度与举措
近期,全球加密数字货币价格颇不稳定,比特币从去年底两万美元左右的巅峰一路跌破7000美元,又在一天内飙升逾11%。市场巨幅波动,各国对于数字货币的态度也有诸多差异。有的宣布将发行世界上第一个主权法定数字货币,表现出“力挺”姿态,更多国家谨慎观察,着眼于研究和引导。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面对数字货币“大杂烩”,各国的关注点可能根本就不相同。如委内瑞拉的“石油币”,本质更像是数字债务,而非货币。二是掺和了货币以外的因素,如国内政治、国际竞争等。三是数字货币在各国的“粉丝”规模与影响力不同,包括可能的负面影响,如灰色交易、洗钱等。四是各国的法律完备、监管严厉程度有异。五是各国的认知角度不同,有的关注其货币属性,有的则更倾向于作为类资产、大宗商品等。
事实上,加密数字货币确实对各国货币当局的“货币权力”带来影响。但是从技术角度来看,全面禁止数字货币难以实现,各国更多着眼于交易中的底线监管与投资者保护,如反洗钱、市场操纵等。
就广义角度来看,货币电子化对现有体系的冲击最为深远,因其直接影响货币供给的统计范畴、货币传导机制、支付清算的效率等。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可纳入“准货币”的资产类型不断增加,使得着眼于货币数量的政策操作与宏观指标间的相关性、联动性逐渐弱化。就狭义角度来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其自身的“货币属性”并不突出,更多被作为特殊的资产或商品,因此其实质影响往往不在货币层面,而在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方面。
这里试列举已发行或拟发行加密货币的国家:
表28:已发行或拟发行加密货币的国家
除以上国家外还有一些国家拟将加密货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国家。2017年8月,爱沙尼亚共和国提出了自己国家支持的数字资产,称为“estcoin”。这个东欧小国称,它在考虑通过一种最初的代币发行(ICO)来发行estcoin。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去年10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也表示想要进入加密货币市场,推出自己的法定数字货币。
经济学专家表示,当国家开始将比特币作为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并开始积累比特币时,比特币才将进入到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如果比特币最终能成为一种全球的储蓄货币,那么最早采用比特币的国家将会获得巨大的优势。不幸的是,这些国家可能是拥有最强大执行权力的国家——比如朝鲜——该国在积累比特币方面将会走得最快。于此相比,大部分的政府更愿意研究将精力投入到自身数字货币的发行,解决通货膨胀的困扰。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点对点支付体系,不需要银行等金融中介,如果没有一种新的货币发行和管理思考逻辑,化解市场对各类虚拟货币的热衷,很可能会引起金融权威性的降低。
4.2 数字加密货币的监管
数字加密货币的投机将有限的社会资源引导到非生产性领域。一旦投机泡沫破灭,必将对社会财富分配产生不利影响。投机活动还伴随着明显的违规、欺诈甚至违法行为。因此,毫无疑问应该加强监管。此外,数字加密货币是跨越国境的,投机活动也是全球性的,所以应该加强全球监管协调。
(一)生产环节和一级市场
数字加密货币的生产环节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特别是使用工作量证明的数字加密货币。根据Digiconomist网站数据,截至2018年1月18日,比特币区块链一年消耗的电能达427亿度电,相当于秘鲁全国一年的用电量,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考虑到火力发电造成的污染(比如,大量的比特币“矿池”在我国内蒙古,它们消耗掉了大量煤炭燃烧产生的电能),比特币区块链实际上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Digiconomist网站数据,截至2018年1月18日,比特币区块链一年的碳耗用量或“碳足迹”达2092万吨。2018年1月,我国政府要求境内挖矿企业有序退出。部分ICO项目涉嫌非法证券活动,这将成为ICO监管的重点。2017年12月11日,美国证监会主席Jay Clayton在一封公开信中认为一些ICO具有证券发行的特征。
(二)流通环节和二级市场
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比如,CoinMarketCap网站就跟踪了400家提供比特币交易服务的交易所。交易所为数字加密货币提供了流动性。一旦在交易所挂牌,数字加密货币的价格一般会有明显上涨,这本质上是流动性溢价效应——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流动性越好,预期收益率越低,相应地,当前价格越高。比如,2017年12月,Coinbase上线比特币现金交易就对比特币现金价格起到了这种作用。除了交易场所扩大以外,数字加密货币的流动性溢价效应还来自交易工具的多样化。第二节分析了比特币期货和比特币ETF的影响。美国很多机构申请发行比特币ETF,但均被美国证监会驳回。
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助长了投机活动,自身也承担了很高风险。第一,与ICO一样,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对开户者基本没有投资者适当性检查,而且很多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允许匿名账户。第二,杠杆投机问题。部分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为投资者提供杠杆,这会放大数字加密货币的价格波动。一旦数字加密货币出现普遍而大幅的下跌,高杠杆叠加上数字加密货币交易的高成本、高耗时(具体见第二节)会通过正反馈机制进一步放大下跌趋势。第三,市场操纵问题。很多数字加密货币的持有量非常集中。比如,大约40%的比特币由1000人持有,ICO和分叉币的“预挖”机制也会造成这些代币持有的集中化。再加上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没有像证券交易所那样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市场操纵成为可能。Gandal et al. (2018)发现了2013年2月-9月之间Mt Gox交易所上的比特币价格操纵。
市场操纵的典型手法是(所谓的 “pump and dump” ),若干数字加密货币持有大户共谋,将价格拉升,吸引散户投资者进入,然后大户集中减持,没有 “逃顶” 的散户投资者就会遭遇损失。第四,流动性风险问题。因为在区块链上确认交易需要的时间非常长,很多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实际上维护了一个 “货币池” ,部分交易就发生在 “货币池” 里,而非在区块链上。这些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就承担了显著的流动性风险。第五,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遭遇黑客攻击、客户资产被盗乃至破产倒闭等事件已多次发生。
数字加密货币因为具有匿名性,一开始就与非法交易或灰色交易有关系。早期的“丝绸之路”网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17年12月,《经济学人》杂志报道加州的大麻种植者计划推出一种代币PerksCoin。PerksCoin既能帮助他们不受银行影响而开展交易,而且在加州山火袭来时比现金、黄金等更安全。数字加密货币客观上为ISIS恐怖融资提供了助力。数字加密货币也被用来绕开资本管制。
综上,在数字加密货币的流通环节和二级市场应该加强的监管措施包括:1. 针对数字加密货币钱包、交易所的“了解你的客户”(KYC)、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等要求;2.对数字加密货币交易的征税;3.投资者适当性要求;4.打击欺诈和市场操纵;5.数字加密货币与法定活动的兑换环节,这是监管当局最应该也是最有能力加强监管的领域。但正如Rogoff(2017)指出的,这个领域的监管需要加强全球协调,只要存在像日本这样对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很宽容的国家,客观上就会为基于数字加密货币的非法交易提供“通道”。
(三)全球监管协调
我国对数字加密货币采取了非常审慎也很有必要的监管。我国2017年8月份整顿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和ICO以后,很多数字加密货币交易转入场外。2018年1月,我国政府进一步叫停数字加密货币的场外交易和 “出海转内销” 。
然而,很多国家对数字加密货币的监管非常薄弱,特别是日本和韩国。2017年4月,日本通过立法确定了比特币的法定货币地位(legal tender)。日本也是全球对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最宽容的国家,截至2017年底共发放了15张牌照。韩国在加强数字加密货币监管上则面临着民众的反弹,已经演化成了一个政治问题。截至2018年1月16日,超过21万的韩国民众签名请愿,希望政府停止对数字加密货币的整顿。
美国政府各部门目前对数字加密货币监管还没有形成统一立场。美国财政部主要关心数字加密货币引起的逃税和非法交易等问题。美国证监会对ICO和比特币ETF都非常谨慎。美国商品期货委员2017年12月允许CBOE和CME两大交易所通过自证证明程序(self-certificate)上线比特币期货以后,受到了北美证券管理协会(NASAA)、期货工业协会(FIA)等行业组织的质疑,计划2018年1月31日召开专门会议讨论自证证明程序。
2018年1月,德国和法国计划在3月份G20峰会上提出关于比特币监管的建议。后续进展还有待观察。
(四)全球关于加密货币的监管行动与声明
表29:全球关于加密货币的监管行动与声明
资料来源: CRTC, SEC, FINRA, Federal Reserve, FinCEN, NY State DFS, European Council, ESMA, BaFIN, FINMA, AMF, FCA,CSA,MAS,BI,Coindesk
五.数字货币市场展望
5.1 需求因素
加密货币是近十年来横跨互联网和金融两个领域的重要发明,在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背景下,起源于用户在传统支付服务基础上提出的新的需求。
根据比特币发明者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比特币的设计初衷是:通过建立一种全新的数字化货币体系,克服传统金融体系特别是铸币厂发行货币模式下的各种弊端,为人们带来更便捷、效率更高的交易和流通。
比特币的发明或许是一个偶然,但可以确定的是加密货币的繁荣却是一个必然趋势。传统货币体系的弊端仍然存在,技术却在进步,只要用户还有更多的诉求没有满足,加密货币的革命就不会停止。即使以比特币为首的加密货币消亡,其他的更为创新的技术或金融工具仍然会产生。
然而加密货币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硬通货乃至“世界货币”,有赖于其生态系统的日趋健康和持续壮大 ——安全体系的不断完善、使用者的不断增长、交易能力的不断提高、与实体经济的不断互联。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密货币需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自我迭代的过程。
纵观金融发展史,欺诈、犯罪、灰色地带见诸其中,和传统金融体系下凝结着人类“智慧”的金融骗局、罪案相比,加密货币领域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共同的根源:人类的贪婪与无知。与此相应的是,加密货币要生存下去,一是需要自身在保障交易安全、预防犯罪等方面的进步,二是被监管部门纳入高效的监管。在商业的历史上,新生事物总是在带动新的监管举措,这使得商业、技术创新能够在一个不伤害社会价值、可持续的范畴内有序发展,也同时反向促进着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对于加密货币来说,监管也是疏导—— 疏导虚拟货币远离投机和各种犯罪,回归到其本身的价值。
可以预料的一个趋势是,加密货币行业会逐步脱离喧嚣,归于平静。这对加密货币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可能正说明其走上了日常使用更频繁、投机更少、币值更稳定的正轨。
表30:加密货币的需求因素(例:BTC,ETH)
5.2 关于数字货币市场的未来
一、加密货币市场自发整合,监管加强,资本机构逐步介入
加密货币产品的大幅增长见证了近两千种新型加密货币的诞生,但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什么价值,有些甚至是彻头彻尾的欺诈。这是由于加密货币发行相对较容易并且缺乏相应的监管。长期以来,投资者和交易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加密货币缺少必要的安全性。根据加密货币交易平台Encrybit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0%的受访者最关心的就是加密货币安全问题。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表示,法定货币由各国的中央银行负责监管,这与加密货币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加密货币交易所都不受监管约束。黑客和网络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利用这些漏洞大肆作案,造成了交易所和投资者的恐慌。当新生事物走向市场时,赢得人们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加密货币想要获得成功,确保安全是重中之重。从这个角度来看,规范加密货币市场将是维护安全性的一种最佳方式。
各国政府开始研究加密货币并如上文所述发布相应的监管指导思想或监管措施。2018年,英国财政部将根据反洗钱和反恐规则管理数字货币,迫使交易商在某些情况下披露其身份,数字货币交易的平台将被要求对其客户进行尽职调查(KYC)并报告可疑交易,世界各地的司法管辖区很可能会跟随他们的脚步。在短期内增加的监管来看可能会导致数字货币价格和交易量大幅下降。但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有助于数字货币行业的规范化、合法化,使其合规性、安全性更接近主流金融行业。
由于加密货币市场的不确定性逐渐减少,机构投资者开始在控制自身风险的前提下,参与进加密货币市场的博弈中。硅谷的比特币/区块链投资先行者、拥护者Tim Draper就曾预测,比特币价格会在2022年达到25万美元。事实上,由于投资回报极具吸引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将加密货币看作是可行的投资资产。如,CBOE和CME相继宣布他们将开始提供比特币期货,使得数字货币更加接近传统的金融市场。高盛集团是首批宣布支持数字货币期货交易的机构之一,并计划在2018年中推出一个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尽管有些机构投资者仍在观望市场,但随着一系列监管法规引入、并且得以合理实施之后,加密货币领域里的机构投资者数量肯定会有增无减。
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家投资机构(其中84家在2017年启动),其全部管理的资产估计可达20亿美元。 这些资金的激增将伴随着新型数字货币投资工具(期货,ETF和共同基金)的发展,这将扩大传统投资者对市场的投资。
二、ICO融资总量短期放缓,发展健康化
2017年是ICO的牛市之年,在230个ICO中,很多都是从一个想法(即仅有白皮书),一支开发团队,甚至少到无从尽调其发行人真实状况。随着专业化将与全球范围内的监管相结合,2017年,中国和韩国采取立场,彻底禁止ICO;而美国则认为某些加密资产应当归类为证券,所有ICO应该进行相应的规范措施。自2017年11月起,加密货币发行融资逐步放缓,许多加密货币销售甚至未能达到目标。一些欺诈性的加密货币(空气币)被发行,以及数百万美元的加密货币被盗,导致业内许多人将自己与这种最热门的新型筹款方式划清了界限。
2018年起,众多有经验的投资者涉足这一新的投融资手段。而他们也要求进一步的加强业务验证和透明度,使ICO程序更接近于传统的风险筹款,并使得白皮书越来越难以从其背景中获益。这种发展趋势将得到ICO平台的支持,例如CoinList在接受公司进入其平台之前进行尽职调查,或者以Balanc3来提供会计和报告工具的加密公司。ICO的专业化协议SAFT(未来令牌销售简单协议),主要针对前期产品,ICO前期筹款以及只有经过认证的投资者可以获得的投资支持。SAFT允许开发者在启动ICO之前构建一个功能正常的网络和代币。重要的是,他们也帮助代币发行公司遵守美国证券SEC监管。随着SAFT变得越来越普遍,将看到在ICO行业减少预先发行、预投资,因此,在市场上的投机性质的代币ICO将会减少。
三、加密货币技术问题凸显,研发与创新是要务
当今领先的区块链平台以太坊和比特币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导致许多人开始质疑他们的长期潜力。全球比特币采矿硬件现在消耗的电量与丹麦大致相同,有人宣称到2020年,采矿电力消耗的电量将超过全球耗电量。
比特币交易时间现在从10分钟到几天不等,交易费用已经上涨到每笔交易100美元以上,随着更多人加入网络,情况会更加恶劣。不仅比特币,以太坊的可扩展性也是有限,往往一个应用程序的高峰足以导致整个网络的瓶颈和交易费用的攀升。
随着用户意识到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缺点,他们将寻求替代方案,导致其他货币和平台的崛起。Litecoin,Ripple,Monero和Zcash等已经被证明是比比特币更有吸引力的替代品。2018年将推出一系列新货币,同样,以太坊作为领先的智能合约平台的地位也将开始受到NEO和Cardano等新平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