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投资理财

创业需要少一点急功近利(图文)

2015-06-19 来源: 新浪网 作者: 天天向上
摘要:  我们不是反对创业,更不是抹灭那“万一实现的梦想”,只是创业和创新是两回事,而从“创业潮”到“创新潮”,需要的是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些敬畏

  我们不是反对创业,更不是抹灭那“万一实现的梦想”,只是创业和创新是两回事,而从“创业潮”到“创新潮”,需要的是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些敬畏和智慧。

创业需要少一点急功近利创业需要少一点急功近利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让“弯道超车”的创业商机俯拾即是。在政策的扶持下,全球各地的孵化器、创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资本市场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创业板和新三板更是将创业前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毫无疑问,今天我们已经开启了大众创业的新时代。去年上半年,仅中关村(18.05,-1.07-5.60%)新创办的科技企业就已经超过9000家,平均每天诞生49家。这个数字比2013年的6000家高出了一半。用百度[微博]创始人李彦宏的话来说,现在有各种各样的VC在百度大楼旁边的咖啡馆里长期驻扎,天天和百度的员工谈,想把他们忽悠出去创业。

  然而,全民癫狂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危险。在这场创业者的饕餮盛宴渐入高潮之际,其实也正应该是宾客们坐下来思考创业的本质的时候。如果“大众创业”不能够带来“万众创新”,那么杯光酒影、觥斛交错的热闹过后或许不过是一场浮华。

  全民创业活动中体现出的大众化、同质化和空心化特征是今天的许多创业公司无法回避的三个问题。

  大众化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五层含义:1首创精神2成功欲3甘冒风险、以苦为乐4精明理智5事业心

  可以说,“企业家”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各方面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美国,每年大约只有4-6%的新生创业家。即使是在这个被认为富有创业精神的国度,企业家作为一种职业,也只是少数人的专利。

  今天在中国掀起的全民创业浪潮正在将这项原本专属于精英的活动全面大众化。然而,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决定了它不是一种大众属性。激增的创业活动背后如果没有相应水平的企业家精神作为支撑,就可能是随时会幻灭的海市蜃楼。

  全球观察创业组织(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每年都会对各国的创业活动进行监测和调查。根据GEM公布的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创业活动覆盖率连年攀升。2012年,在18-64岁的人群中,在新创企业中工作的比例约为13%。这个数字在2013年是14%,在2014年则达到了15.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群中识别出商业机会的比例并没有提升,对自身能力抱有信心的比例却从2012年的38%下降到2014年的33%,有了明显的下滑。

  创业是企业家在识别商业机会的基础上,用实际能力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过程。但是失去了“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的能力这两个创新活动中最核心的要素作为支持,我们更愿意相信近两年来的创业热是出于对资本的追逐和潮流的跟风。

  另外,创业作为一种成功率极低的高风险活动,本身也不具备大众化的属性。根据2013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近五成的企业年龄在5年以下,企业成立后第三年死亡率达到最高,达到9.5%。

创业作为一种成功率极低的高风险活动,本身也不具备大众化的属性创业作为一种成功率极低的高风险活动,本身也不具备大众化的属性

  更近的数据也传递了相似的信息。第三方网站IT桔子通过公开数据的统计发现:各个创业项目能够得到D轮:C轮:B轮:A轮:天使轮投资的比例是1:4.8:13.4:50.6:49.8。也就是说,可以进入A轮的50个项目最终只有4.8个能进入C轮,1个能够进入D轮。鉴于很多早期项目在获得种子轮或天使轮融资后,出于保密的需要而绝大部分都选择不对外公开,以及很多早期项目都是由创始团队自己掏钱启动的,而这部分“隐性天使”并不在媒体的统计范围内,从天使轮到C轮/D轮投资的淘汰率还应该远远更高。

图表图表

  甘于冒险是企业家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条,但绝不是普罗大众所具有的特质。创业活动的特点几乎决定了今天的全民创业会变成明天的全民失业。  之所以今天那么多人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创业的大潮,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活跃的资本和扶持政策在短期内大大降低了创业失败的成本和风险,为创业者们建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温室。于是,原本不想创业、不适合创业的人也纷纷加入创业军团,享受这最好时代的美宴。

  但是,一切脱离本质的因素都是难以持久的。热钱终究会散去、风口也有转移之时。当温室里的花朵不得不面对自然的严酷时,今天过度创业的繁荣景象恐怕就免不了被打回原形了。

  同质化

  第二个问题是创业内容的同质化。中国的创业者们从来就不缺乏敏锐的嗅觉,对于“热点”和“风口”的把握并不逊于任何其他人。在某些领域,随着创业者们蜂拥而上,就陷入了“一热就进,一进就死”的怪圈。

  Groupon成功了之后,国内做团购的网站一度多达近6000家。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千团大战后,存活率仅为3.5%。业内翘楚美团、窝窝团[微博]等也只是在2013年底才实现微利。

  可穿戴概念火了之后,全国有上百家公司在做手环,直到小米进入了该领域,其他品牌几乎都消声匮迹了。

  在热门领域里,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要远远大于需求。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年P2P网络借贷数据报告》,截止去年年底,P2P平台有1761家。而2014年全国P2P网贷参与人数日均为7.65万人。也就是说,摊到每个平台上平均的参与者人数仅为43.44个,比一些规模较大的创业团队人数还要多。

  而艾瑞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应用市场在统计上有着超过400万个的量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平均每个手机上安装的APP数量仅为35个。这也就不难理解在400万个APP中,僵尸应用占到了8成之多。

  其实,在新技术发展的初期,大批的创业型企业涌入一些热点领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美国汽车工业在开始之初有两千多家汽车企业。在网络经济蓬勃发展的2000年,仅在硅谷就聚集了132万多就业人群。但是,比起“所有人做同样的事情”,更危险的是“所有人用相同的方式做事情”。红海里催生不出令人激动的创新,反而充斥着同质的竞争。

  以手游行业为例,第三方网站游戏葡萄曾对大量创业团队的产品整理后发现:这些产品中“和某产品很像”的占33.8%,“借鉴了国内的游戏”的占22.1%,“借鉴了国外的游戏”的占15.8%,而真正有原创性的游戏仅占三成不到。

  无论在哪一个行业,大量同质化产品的出现必然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竞争如果不是以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为基础,就很容易走进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从国内曾经的MP3乱战,到衰落的光伏产业,再到如今依然在价格战死胡同里苦苦挣扎的山寨手机业,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在这些同质化程度高的行业中,难以产生赢家。

  其实,即使是在同一个领域里,企业也可以占据价值链上的不同位置,或定位于不同的细分市场。硅谷的创投教父彼得蒂尔曾说: 互联网的核心是垄断而非竞争,创业公司应该去找到一个细分市场并垄断之(Pick a small market and dominate it. –Peter Thiel)。与其在浅滩中与同质的竞争对手撕杀、两败俱伤,不如深耕一处细分市场,与异质的伙伴一起形成共生、互生的良性生态圈。这需要整个创业者群体的智慧和默契。

  空心化

  创业也好,创新也罢,理想的结果是成就一批伟大的企业。但是今天大众创业的结果,却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职业经理人的缺乏。

  国内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另立门户、加入创业的大潮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坊间流传着一张互联网创业圈派系的名单:据不完全统计,阿里、腾讯、百度等11个互联网大公司输出了四百多位创业者,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大。这些创业者离职前在公司中担任中高层要职,是职业经理人中的中坚力量。

  窥一斑而知全豹,互联网公司的巨头尚且如此,新创企业要留住优秀职业经理人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创业邦》杂志2014年度的创业者报告显示:64.19%的创业者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困难,在所有的因素中排名第一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