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资讯

光泽县觉农干坑红茶专业社只做原生态高山野生红茶

2015-10-16 来源:  作者:
摘要: 光泽县山清水秀,海拔较高,生态环境优越。2015年顺利通过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 乾隆24年(1759)编撰的《光泽县志》第四卷物产篇,曾有如下之描述:“茶,树高三四尺,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棕榈,蒂如 ...

   光泽县山清水秀,海拔较高,生态环境优越。2015年顺利通过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 乾隆24年(1759)编撰的《光泽县志》第四卷物产篇,曾有如下之描述:“茶,树高三四尺,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棕榈,蒂如丁香。今呼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蜀人谓之苦茶是也。”这文中所指的茶,便是干坑小种红茶。

 

 

 

 

 

 

    干坑茶“出胎不俗”,是因为它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里。主产地干坑海拔900多米,终年云雾缭绕,其茶叶外貌粗壮,呈橄榄形,叶片长约46厘米,最长的达8厘米。四周锯齿粗稀而均匀,色泽铁青油亮闪光。以此茶叶烘制出来的小种红茶,色似玛瑙,香气清郁,味若甘醇,经久耐泡,五六回之后其味仍在。此外,干坑茶还有“大器晚成”的特点。平原丘陵地带的茶叶,通常是“谷雨”季节一到就开始采摘,而干坑茶叶则要迟一个节气,到“立夏”才开始采摘。

 

 

 

 

 

 

   

上个世纪初,干坑一带许多农民都有自家茶园,年产“天字号”小种红茶500多公斤,通过古栈道卖给崇安茶商。那时候,这些茶商都认为干坑茶叶品质超凡,为了能顺利收购,茶商们一般都是在年前就预付30%%定金,并且对来自干坑的茶农,吃、住、看戏全都免费招待。后来,在国民党“围剿”苏区时,当地人民被迫迁移并村,祖祖辈辈留下的茶园被荒芜了。曾享誉一时的“天字号”也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解放后,当地农民再次激发起茶叶生产的积极性。到1985年,干坑茶年产量已达1万多公斤,并以优良的饮用品质和特有的药用价值,畅销于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等24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干坑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茶农们精心改造旧茶山,改良新品种,不断扩大茶山面积,现有面积已达3100余亩。同时,在保留传统制茶工艺中,还引进先进设备,由粗加工转到精加工,提高了干坑茶的品味和质量。茶农们还为干坑红茶申请了注册商标,为闽北茶叶走向世界迈出了新的一步。

 

    历史传承,坚持做原生态好茶

 

 

 

 

 

 

 

 

 

     在光泽县司前乡干坑林场,有一座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房,大门旁挂着一块金字招牌:福建省光泽县觉农干坑红茶专业合作社。

 

 

肖育平说:“小时候听祖父说,祖父的祖父就在这里以种茶为生。父亲肖勇华追随父业,也种了一辈子的茶;如今自己又走上了茶路。”那时,他一家只有20亩茶山,一年可制成干茶千余斤。几代人就靠着茶山和竹山一代代繁衍生息。

 

 

 

    1988年,初中毕业的肖育平踌躇满志。看见别的同学去读高中了,他决心自己在家乡也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从此,这个年方18岁的小伙子就与干坑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一个个梦想浮现了出来:一是把荒山变成茶山;二是把茶农组织起来,带领大家走小康之路;三是建一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提升品质,做强做大市场,让干坑茶的天生丽质和美妙韵味分享给天下有识之士、有福之人。

 

 

 

 

 

 

 

    一天,肖育平跟着父亲上山除草。锄了一阵子,累了,他跑到茶山外面一看,自家的茶山就那么一小块,而周围的竹山边上、小溪旁还有许多空地荒地,多可惜呀!于是他向父亲建议:扩大茶山面积。当年冬天,全家人起早摸黑,在各自的自留山上开垦茶山。他们把自家竹山周围的所有荒山和房前屋后的空地都开垦出来,种上了茶树,茶山面积一下子扩大到40余亩。其他茶农纷纷效仿,不到三年时间,整个林场的茶山面积扩大了1000多亩。

 

    有志于茶叶发展的肖育平清醒地看到,乡亲们每家每户的茶山面积扩大了不少,但整个茶山的管理和制茶工艺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的粗加工状态,这对提升茶叶品质和开拓市场极为不利。2000年,他联合了场里7户茶农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向工商部门注册了“觉龙”牌商标,拥有茶山面积200余亩,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前提下,每年限量加工干坑红茶1000公斤左右。这种做法对全场茶农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肖育平说:“喝茶,欲知甘甜,须先尝头杯茶的苦涩。”阳光下,漫山茶树层层碧绿,行行蜿蜒,微风吹来,给人以“茶人合一”的无限神思。白天,茶山风雨沐浴着他劳动的身影;晚上,灯光映照下,他翻读一张张农技报、一本本茶艺书……茶树特性、茶叶品种一一融化在那颗渴望的茶心里。他坚信:“茶山是挖出来的,茶路是走出来的。”

 

    全面提升干坑红茶的品质,再靠过去那种简陋的家庭作坊制作工艺已远远不能适应。抱着这一想法,2011年,经理事会决定,肖育平投入80余万元,在九龙坑新建一座面积1500平方米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引进从毛茶加工到精致加工的一条龙全套设备,同时申请了“QS”质量安全认证;还计划今年底用全木料构建一座古色古香的“茶生活体验馆”,让来宾自己上山采茶,在厂里参与整个制作加工过程,切身体验茶文化的高深莫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在县、乡政府搭台支持下,肖育平携带“觉龙”牌干坑红茶参加了“6·18”贸易洽谈会和武夷山海峡茶博会,在“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上荣获“银奖”;同年,参加在海南省举办的第八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 ,《海口晚报》发表的《好茶竞艳》文章给予肯定和好评。“觉龙”牌干坑红茶受到许多客商的青睐。

 

 

 

 

    追梦茶路25载的肖育平说:“干坑是生我养我的家乡,觉醒了的茶农对干坑茶文化的发展已经有了新认识。”他拿出干坑茶中红、绿两种佳茗,让大家细细品饮。细品之下,惊了众人,都说干坑绿茶不比“龙井”差,干坑红茶韵味好若“金骏眉”。而肖育平却平静地说:“茶叶不过是能给人饮的树叶。如果说‘金骏眉’是给高消费的人喝的,那么,我的‘干坑红茶’则是让众人喝得起的开心茶。”

 

   “干坑茶虽然天生丽质,可目前成立的几个专业合作社,各行其是。要是能统一品牌、统一工艺、统一标准,那时的干坑茶一定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才是我一辈子最大的梦想。”肖育平说。(王立宁)

   加盟合作:15305991099,15985772585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