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滚动资讯

今日头条窃私成瘾 戒不掉还是不想戒?

2018-11-27 来源:  作者:
摘要:从今日头条擅用麦克风权限,导致用户吐槽“说了什么,今日头条就推什么”,到现在知乎网友向今日头条发出檄文,批判今日头条隐私政策是“一纸空文”。今日头条

从今日头条擅用麦克风权限,导致用户吐槽“说了什么,今日头条就推什么”,到现在知乎网友向今日头条发出檄文,批判今日头条隐私政策是“一纸空文”。今日头条对用户隐私似乎情有独钟,一而再再而三的窃取隐私,今日头条究竟是戒不掉还是不想戒这个“瘾”呢?

最近《今日头条在默默的读取用户隐私》一文在知乎大火。知乎网友“大愚乐家”针对今日头条窃取用户隐私一举,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测试与分析。今日头条在隐私条款中明确提出“用户拒绝提供地址位置信息,今日头条将不会基于地理位置向用户推送信息”相关条款。但在实操之后却发现,该网友未授权今日头条获取自身位置信息,却还是收到了从平台精准推送而来的本地信息,甚至是以“专栏”形式存在的。

另外,在这名网友并没有同意隐私政策的前提下,今日头条竟还默认开启了社交功能,今日头条APP的“账号和隐私设置”中,“允许将我推荐给好友”及“允许给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两条会自动向该APP提供授权。就连QQ帐号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被今日头条自动“绑架”了。

对于今日头条在隐私政策中“如用户未明示同意隐私政策并开始使用,将导致今日头条无法为用户提供完整的产品和服务”的说明,也与用户实操的结果相矛盾。用户在未选择同意隐私政策的情况下,还可以照常使用、自动登录、收藏及关注,也能收到广告推荐。

如此看来,今日头条各种所谓隐私政策、获取授权,都是作秀而已。今日头条之所以锲而不舍地窃取隐私,是希望用户完全沉浸在今日头条上,增强用户粘性,以便其能够窃取更多用户隐私,聚合更多流量,赚取广告收益。但事实上,随着今日头条逐利的真面目被揭穿,其产品用户数据也在不断下滑。

据易观智库披露的资料,自今年4月11日开始,今日头条APP的每日使用时长和日活跃用户量开始下滑,其旗下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的上述两项数据也双双下跌。数据表明,4月10日,今日头条的用户使用总时长达到了2.15亿小时,次日开始逐步下滑,最新的数据显示为2.02亿小时;日活方面,4月11日为1.41亿户,到4月14日,已经跌破1.3亿的关卡。另外,从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秋季大报告及2018半年度报告数据得知,今日头条系独立APP用户使用时长占比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下降了0.4%。

伴随用户流失问题的还有今日头条运营成本的成倍增长。今日头条为了维持在内容领域构建的产品矩阵,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并购和业务线扩充,必然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据媒体统计,2015年至今头条共投资并购了近40家公司,仅对Musical.ly的收购交易就高达10亿美金。而随着内容行业的消费升级,满载低俗内容的今日头条不得不加大对优质内容的投入力度。

市场调研公司86 Research分析师曾预测因向视频等原创内容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今日头条在2017年仍无可能实现盈利。一边是越来越低的用户数量及使用时长,一边是越来越高的用户维系成本,不难想象,倘若以流量为生的今日头条失去了这一命脉,其商业价值亦将无从谈起。

面对2018年“保3(百亿元)冲5(百亿元)”的广告收入目标,今日头条早已将“必要”的原则抛诸脑后,不断深挖用户隐私,并希望以此来“控制用户”。加之违法成本远低于窃私所带来的既得利益,且业内鲜有处罚案例的背景下,毫无价值观和企业社会责任的今日头条以用户隐私换取自身利益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本就“旧疾”缠身的今日头条,在连续不断的资本并购和业务线扩充后资金早已捉襟见肘,经历了监管一系列罚款整顿之后更是银库空虚。但面对这种情况,今日头条还在耍窃取隐私这种小伎俩,真等到用户对其厌倦抛弃的那天,这个靠流量生存的企业恐怕真的是要“塌了”。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