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洞下槽村的很多茶树都是本地树种,可以种三季,所以在10月前都能采茶。在整个洞下槽村,茶叶种植面积约为1.1万亩,其中还有3300亩是有机茶园。但是原来种茶并不是当地乡亲的主业,戳视频看1983年、2009年和今年洞下槽村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洞下槽村,最鲜嫩的茶叶是要做“玉露”的。这种名为“恩施玉露”的茶叶,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非遗“蒸青”的方式来制作,它跟我们平常熟知的炒茶有什么不一样呢?一位藏在深山里的非遗传承人来告诉大家↓↓↓
在福建体验制茶 亲身感受“手上功夫”
武夷岩茶的制茶非常讲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到武夷山,不仅可以观赏到制茶,而且可以自己上手来做茶↓↓↓
制茶环节——摇青
采下来的青叶
就像在筛子里跳舞一样
目的是让青叶和筛子
不断碰撞 发生破损
帮助发酵
促进茶叶内涵物质的转化
看上去简单
实际上却很不容易
↓↓↓
制茶环节——揉捻
将茶揉成条索状
最后进行烘焙
↓↓↓
其实,体验制茶是将茶从单纯的农产品向旅游产品延伸。特别是到了制茶季的时候,全国各地的爱茶之人都会来到星村寻茶。通过制茶体验,让这些茶客能够留得下来,住上几天。这样一来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等都能得到发展。村里的老百姓能够挣钱的方式也就更多了。星村每年都能吸引将近一百万的游客。
曾经毁林种茶 如今好生态带来更好效益
通过航拍镜头可以看到制茶工坊坐落在茶山上,周边还有成片的森林。
其实,武夷山的茶产业之前也走过弯路。几年前,因为看到了茶叶的经济效益好,武夷山包括星村的百姓有一段时间破坏森林种植茶树,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这也导致茶叶品质有所下降。后来大家意识到这一点,不但退茶还林,而且还划定红线:
第一,不可以整个山头都只种茶树,一定要有森林。为的是保证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从而可以减少农药使用。
第二,太陡的山坡不可以种茶,为的是减少水土流失。
第三,全武夷山茶园总面积控制在14.8万亩以下,保证环境的承载能力。
总的来说,是为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一开始老百姓不理解怎么放着钱不挣,但后来,看到好生态带来了好品质,茶叶的数量虽然少了,但是价格可以卖得比之前提高30%左右,真正看到了实惠。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农转变观念,把保护环境当作自己的事。
智慧茶园大数据带来精细化管护
茶园一直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的茶园是什么样子呢?
10公里之外的
星村燕子窠的茶园
实时全景镜头画面
想看哪个角度可以自由拖动↓↓↓
武夷山试点推出的智慧茶园项目
通过各种仪器
进行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来实现茶园的精细化管护
生态种植科技特派员科技赋能
不仅是设备,种植技术也是充满科技含量。
茶园里的大豆不但可以抑制杂草生长,还有着很好的固氮作用,将大豆再埋回土里,相当于施了一次全天然的氮肥。
带来这些生态种植技术的,是一群叫做科技特派员的人。武夷山所在的南平市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源地。在武夷山,茶产业方面的科技特派员就有41人。他们走入田间地头,为老百姓带来茶叶种植、管护、制作等方面的技术。用科技赋能,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让茶产业更好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xwkx.net/News/4/176046.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