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专家共话酸相关疾病
日前,由中华医学会发起,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五届“中日消化医学交流论坛”在大连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旻湖教授、日本川崎医科大学综合医疗中心特任部长KenHaruma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致开幕词。来自中日两国的多位顶级消化病学及药理学专家学者参会。以“酸相关疾病”为主题,共同探讨酸相关疾病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和亟待解决的研究问题。
据悉,此次论坛涉及胃早癌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管理两个专业领域,分别由解放军总医院令狐恩强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承薇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延青教授主持。为期半天的论坛中,Ken Haruma教授介绍了《日本Hp根除治疗现在与未来》,指出日本的胃癌99%以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抗Hp治疗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南京鼓楼医院的邹晓平教授分享了《胃早癌ESD指南的思考》,探讨了临床和研究工作中证实的扩大ESD适应症或超适应症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大咖面对面”讨论环节,则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蔺蓉教授主持,陈旻湖教授、Ken Haruma 教授、令狐恩强教授、李延青教授、唐承薇教授和程能能教授参与了讨论,就Hp和GERD临床诊疗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路各抒己见。专家一致表示,酸相关疾病的治疗抑酸是关键。
(第五届中日消化医学交流论坛)
GERD管理中的挑战
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专题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侯晓华教授报告了《GERD抑酸策略新思考》,指出抑酸治疗能够使食管炎或典型胃灼热患者达到很好的愈合以及症状的缓解,是GERD治疗的基石。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袁耀宗教授的《GERD管理:新挑战 新征程》报告中则谈及目前GERD管理中的挑战。袁教授指出目前临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PPI)在短期治疗诊断GERD的附加价值有限。虽然PPI抑制了胃酸分泌,缓解了患者的症状,但患者治疗期间复发率高,夜间酸突破(NAB)发生率高。大量研究显示,PPI治疗,24h胃内pH>4的时间所占比例(HTR)均不能达到75%。胃内pH<4的时间比例是GERD相关症状及黏膜损伤严重程度增加的强预测因子,24h胃内ph>4HTR很重要,理想状态是希望能达到≥90%,而pH>4 HTR≥75%是GERD管理的最低抑酸目标。
中国胃食管反流发病呈上升趋势
胃食管反流病(GERD)作为酸相关疾病中的一种,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患病率为10%-20%。在亚洲,此病的患病率要低一些,东亚地区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为2.5%-7.8%,不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复发率高。进食之后泛酸、嗳气、反流甚至烧心,给人们的健康及其生活质量造成诸多危害和困扰。
一项基于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多中心(包括北京、上海、西安、武汉和广州,共纳入18000例居民)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每周烧心和(或)反流总发生率5.2%。提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健康人群虽也会发生这种情况,但较少,而胃食管反流患者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发生较频繁,正常吞咽时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食物因而进入胃内。
非典型性症状造就“伪装者”
侯晓华教授指出,胃食管反流除了反流、烧心等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还有一些非典型症状及食管外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非心源性胸痛、慢性咳嗽、哮喘、牙蚀症等。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病人甚至医生并会不把胸口疼痛和胃食管反流病联系到一起。事实上,胃食管反流是非心源性胸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表现为胃食管疾病引起的反复发作的胸骨后疼痛或不适。此外,胃食管反流病也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仅次于鼻后滴漏(流)综合征和哮喘。患者需要警惕的还有此病的并发症。侯晓华教授表示,胃食管反流病并发症主要包括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炎反复发作最终导致食管瘢痕狭窄以及Barrett食管,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高10-20倍。
1 王炘,等.临床消化杂志.2011;23(6):380-382
2 HeJ,etal.BMCGastroenterol.2010;15;10-94.
3 刘新光.消化内科学. 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胃食管反流病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病学.2015;20(3):155-168
5 Vakil N,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1900–1920
6 Hom C,et al.Drugs. 2013 Aug;73(12):1281-95
7 葛均波,等.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早发现方能早治疗,那么胃食管反流病该如何诊断?临床上反复出现烧心、反酸时,特别是伴胸骨后疼痛不适,首先应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性,初诊时需注意排除心绞痛。目前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反流监测、内镜检查等都是鉴别本病的主要方法。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指出,对具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行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正常者不推荐进行常规食管活检。基于我国是胃癌和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且胃镜检查已广泛开展,其成本低,所以建议对拟诊患者先行内镜检查。袁耀宗教授强调,近年来,质子泵抑制剂试验和24h反流监测也是临床上常用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检查方法,但PPI试验也存在着敏感度和特异度不够高的问题,临床应用具有局限性。
P-CAB带来“抑酸”治疗新视角
大会上,武田日本医学部分享了“抑酸”治疗的最新研发成果--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P-CAB),为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视角。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P-CAB)高度靶向集中在壁细胞的分泌小管中,在壁细胞分泌小管中的药物浓度是血浆浓度的一亿倍,采用离子键的方式与质子泵可逆结合,显著提高反流性食管炎黏膜愈合率,减低复发率,首剂全效,持久抑酸,减少夜间症状,同时,因其服药时间不受进食限制,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
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进步,酸相关疾病的诊疗已取得很大的进展。武田大中华区负责人、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先生表示,中日消化医学交流论坛就是为了搭建科学创新研究成果与应用之间的桥梁,共同探讨与解决“抑酸”的难题。武田致力于消化领域治疗药物的研发,期待未来能为中国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出更大贡献,造福更多患者。
后记:
中华医学会和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备忘录》,务实性地合作开展学术会议,合作为期五年。每年举办一次的中华医学会—武田“中日医学交流论坛”在中国和日本交替进行。旨在通过组合双方的资源,在医学领域创建一个规范系统的国际化交流平台,提供分享卫生经济学和卫生政策的知识和经验。
历届参会者为各临床科室有医学建树和主张的医师。前四届“中日医学交流讲坛”分别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成功举办,涉及消化、内分泌、妇科、神经内/外科等多领域,取得很好的学术成果。第五届“中日消化医学交流论坛”已于2018年9月在大连举行。截至2018年9月参与该项目的专家/医生、医药界学者累计超过750人。未来,中华医学会和武田制药还将为推动两国多学科医师的医学交流而继续努力,造福更多患者。
8 张亚历.实用消化病学—图解诊断与治疗方法.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9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病学.2015;20(3):155-168
10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