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工程建设者的情怀与追求,描绘机场人的形象与气质,讲述中国创新与腾飞的故事……2020年9月25日,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一周年的日子。从9月23日开始,纪录片《大工告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分别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纪录频道播出。展开多线叙事,它以故事化的表达,书写了机场宏大的建设和运营图景,并聚焦大国精神,展现时代格局,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科普式揭秘提升文献价值
纪录片承载着文献价值的作用,如何以影像的方式展现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这是该片在创作之初就不得不思考清楚的问题。虽然网上有不少关于大兴国际机场的科普短视频、图文资讯。然而,纪录片《大工告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播出后,在亲历者的讲述中,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参与机场建设与运营的人们是如何工作的。可以说,该片从专业权威的角度呈现事实,带来一手资料和独家解读,为观众开启了一扇知识之窗,让他们深入了解了大兴机场在正式投入运营前的准备事宜。
文献价值意味着纪录片所承载的信息不仅要真实准确,还要考虑其历史感和重要性。纪录片的第一集就按照“百天倒计时”的时间轴,将机场的制冷系统测试、灯光装置测试、芯片检测原理、消防安全测试、自助值机、行李运送带测试等一一展现。与此同时,对于工程师、消防安检人员等各部门人员工作的细腻记录,也描绘了紧张又忙碌的现场工作状态,增强了纪录片的质感,进一步提升其文献价值。
传达工业美学讲究平衡叙事
大兴机场的建设运营里,处处充满着高科技。其构造非常复杂,内部空间细分且密集。如何把机场内部的工业制造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成了一大难题,尤其是还涉及到很多深奥抽象的科学原理。从该片的第一集可以看出,三维动画演示将采光系统、制冷系统等机械原理解释得清清楚楚。再加上航拍视角、近景跟拍的展示,观众仿佛有了上帝视角,可以看到肉眼无法捕捉的机场全景和内部细节设计,一切都变得真实可感。
除了机场本身,该纪录片也非常关注人的作用。在叙事结构上,该片加入了各测试和运营部门人员丰富的讲述。这让我们知道,大兴机场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背后都有数百人在默默付出。正是这些普通人坚守自己的岗位,积极面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才最终促成了机场的顺利通航。
由物到人,兼顾美学记录与人文叙事。在大兴机场的描绘上,纪录片呈现了高水准的工业美学。而在人与事之间,该片也达到了平衡叙事的状态。
记录大国精神展现时代格局
大兴国际机场,历经16年论证选址,中外设计师耗时4年时间通力协作,设计施工图纸高达20多万份。54个月的建设工期中,参加建设的总人数达到数十万。纪录片记录这一超级工程,它所展现的中国故事是对时代的体察和研判,更与全球发展趋势有关。
在第一集中,大兴机场地面空调系统采用绿色节能设计,每年可节省800多万的运行费用;航站楼建筑方案,前期有11个国家的设计师参与设计,彰显了开放包容的态度;灯光系统可以通过数据积累,逐渐熟悉旅客的习惯,最终实现自主调节明与暗,凸显出科技的力量。
作为中国的超级工程,大兴国际机场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占有一定分量。作为一个开放的窗口,它也能让世界从这里更加了解中国。而纪录片的影像记录,就像一个“时代声音”的收纳口,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我们身处的时代,以及这个国家所拥有的大国精神。
综合来看,《大工告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第一集信息量丰富,它不仅详实记录了大兴国际机场在筹备运营前的关键节点、关键事件,还见证了机场建设人员解决问题的智慧。期待后面的播出!
本文地址:https://www.xwkx.net/Ent/3/166151.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