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体育 > 体育资讯

咕咚创始人申波:启动C轮融资将对产业链整合

2015-10-28 来源:  作者:
摘要:      申波和他的咕咚一直希望建立人与人的关系,在智能硬件、赛事、合作等方面进行诸多尝试。现在,咕咚放弃手环等业务后,开始进行第三阶段的探索。目前,咕咚正在进行C轮融资,而申波继续保持他在商业上的“

  

  申波和他的咕咚一直希望建立人与人的关系,在智能硬件、赛事、合作等方面进行诸多尝试。现在,咕咚放弃手环等业务后,开始进行第三阶段的探索。目前,咕咚正在进行C轮融资,而申波继续保持他在商业上的“巴别塔之爱”。

  懒熊体育记者 代倩 实习记者 叶芳君

  微博:@懒熊体育

  网站:www.lanxiongsports.com

  ● ● ●

  精华导读1咕咚2014年就开始放弃手环生产,今年彻底放弃这方面的销售;2咕咚转型,开始往赛事组织、活动、第三方合作等体育产业链整合方向走;3咕咚启动C轮融资,金额在几千万到1亿美元之间,主要用途是海外化与产业链储备。

  

  从北京到成都,约2000公里的距离,这是申波经常往返的路线。作为咕咚的头号“推销员”,他要保持对北京这个市场的敏感度,毕竟这里拥有他们的第一用户群,咕咚约15%的用户来自于此。

  不仅如此,申波视北京为“创业圣地”,他来北京的另一个目的,是要跟这个市场的创业者沟通。

  “(与成都相比)因为各有各的优势,但北京的创业氛围完全不一样,要经常走走,北京是创业者的圣地,”申波对懒熊体育说,“市场趋势是一定会聊到的,然后是管理、投融资这些。”

  最近一次是10月13日,我们约在北京新光天地的一家咖啡馆。申波穿着外套,但那天近20摄氏度的气温,使得我们聊天还未开始,他就脱掉了外套。不过,这位70后的创业者绝不是个天气痴迷者,他并不关心外界环境的反复无常。5年的创业经历已经使他练就了一个比较快的语速。包括面对媒体,这位身上一股理工男气息的创始人,谈及产品时还是一如既往的冷静,一些激情澎湃的鸡血词语他并不擅长使用。

  “我当然也有压力很大的时候,就像《创业维艰》里说的‘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但是这个东西别人是帮不了你的,只能你自己去调节,”申波说。

  在过去5年里,申波及咕咚完成了几个里程碑。在跑步还没兴起的情况下,他们开始扎进这个行业,自己掏钱创业,到随后天使轮拿了盛大约2000万元融资。而去年3月,咕咚完成A轮6000万元融资以及去年11月完成B轮3000万美元的融资。具体到产品上,据申波透露,咕咚目前已经拥有4000万注册用户。

  按照申波的话说,咕咚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咕咚定位是跑步分享工具,随后是在智能硬件领域等进行尝试,而最近以及接下来,咕咚将向体育产业链整合方向发展。

  “(产品不断迭代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不爱运动的人爱上运动,”申波强调说。

  可以看出,申波一直在探索自己在商业上的巴别塔。巴别塔是《圣经》里的一个隐喻,是指人类在探索一个没有障碍的、通往天堂的“神秘塔”。美国畅销书作家卡罗琳·帕克丝特在《巴别塔之犬》也写出人类对通天塔的追寻。现在,在商业上,申波也希望建立与打通人与人之间没有障碍的“巴别塔”。

  正因为如此,咕咚迎来拐点,放弃手环,往赛事、组织、社区等全产业链发展。目前,申波的咕咚正在进行C轮融资,对资金的需求是几千万到1亿美元。

  “我认为现在运动市场在快速发展,我觉得这个时间点,我们从产业链来说,包括我们的海外市场都需要一些资金来发展,包括人才,”申波对懒熊体育说了C轮融资的用途。

  

  ▲最初,申波与合伙人司建铭共同出资约50万元开始创业,两位创始人在没有招聘任何员工的情况下,坚持了大半年

  一咕咚5年,该尝试的都尝试了

  成都天府软件园,这是咕咚的总部所在地,通过5年的时间,咕咚已经从最早的2个人发展到随后的30人,以及现在的100多人。这个体育行业的标杆性项目,也在激励着更多的创业者。

  咕咚最早开始于2010年,但公司注册成功是在2009年底。这些在申波的新浪微博帐号上依然能够看见。翻阅申波早期的一些博文,即使是理工男,也能感受到他对创业的理解。比如2009年10月26日,他写道:“公司注册成功!”

  在一段时间里,申波的博文都会以感叹号来结尾。比如,“喝的水都没有了!”“下班了!”“太郁闷了,今天忘记带笔记本的电源适配器了!”“出去逛了一圈!家里真热!”

  申波也具有所有创业者天然性的焦虑。毕竟,咕咚属于这位曾在诺基亚工作的IT男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创业(研究生时曾短暂创业)。对于申波来说,创业的理由很简单,在诺基亚他已经处于中高层,晋升的空间并不大,而以往曾有过硬件开发经历的他,终于下定决心出来创业。

  “我最开始做的时候,完全没有VC(风险投资)的概念,就是想做个生意,所以早期公司的钱都是我们自己投的,”申波回忆起5年前时说,“现在北京创业,肯定是先拿到钱再创业,5年前我们完全是自己掏钱,我自己运作了大半年后才知道有VC这回事。”

  远离北京的好处是成都的好空气,这个对创业者并不重要的因素,也一度刺激了一些创业者的神经。于是,在2012年,很多创业者开始搬家,集体“逃离北京”,他们的目的地是成都等政策与空气更好的地方。但这种行为此后很快就凸显出弊端,因为北京无论是在招聘人才、融资、信息沟通方面都远远优于成都――“重返北京”又一度成为创业者们追赶的潮流。

  不过,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申波并没有经历“逃离”与“重返”,他的身上更多体现了理性。但是,当申波与合伙人掏了约50万元进行创业时,这种艰难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我们两个人创业的状态维持了大半年,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就没招人,所有事情都自己干,”申波说。

  在早期时,所有的事情都是由申波与他的合伙人司建铭(现任咕咚CTO)完成,甚至还包括他们的家人都来免费帮忙。“当时实在不行,我就把我老婆拉来当临时工用。要是拿个订单有1000个就觉得是好大的订单,然后加班加点地焊,焊好送走。”申波说,早期做硬件时,为了省钱,他们都不开计步器的模具。

  也就是说,在创业早期,申波用自己的钱、自己家人帮忙来运转咕咚。这样的好处是,他们更早自足自给,不好的是,作为一个新领域,他们在一段时间忽视了资本的力量。

  在摸索中,咕咚找寻方向。不过,这种模式还是给申波不小的压力。他也曾经动摇过,他希望用一年的时间来探索,如果没有结果,他就放弃。但就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们陆陆续续卖出了一些产品,每个月也有几万元的收入。这样,咕咚可以运转下去――终于看到了曙光。

  活着,是很多创业公司都会面临的问题,咕咚也是如此。为了节约成本,申波申请了天府软件园创业场的免费办公室。但这次申请改变了咕咚的命运,因为评审中一位来自盛大的投资经理看中了咕咚,他极力向盛大董事会主席陈天桥推荐。 在上海,申波见到了盛大董事会主席陈天桥。两位70后,深聊了两个小时。当时,陈天桥并没有把咕咚归类为体育产业,而是大健康范畴。“陈总对健康行业比较有兴趣,他觉得这个项目不错。和他在上海聊了两个小时,他就把这个事拍板决定下来了,(拿到融资)某种意义上也是有点运气,”申波说。

  拿到这笔约2000万元的融资后,咕咚的业务与人员开始扩张。资本的力量让咕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最明显的趋势是,咕咚开始在智能硬件领域不断探索。比如,码表、智能健康秤、手环等,一度申波也把智能硬件的销售与营收作为咕咚商业化的最好方式。

  此外,咕咚还做了一些激进的动作。

  “资金到了后我们招聘了大量的市场人员,而且当时采用传统的模式,在每个城市设个点,去地推。”对于当时的策略,申波说,“我们当时在全国铺了7、8个城市,招了二、三十个人,但最后运行了一年没什么效果,我就把这些人全裁了。”

  对于过往,申波承认这些都是“交学费”,毕竟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并没有兴起,很多时候需要培育市场。

  但有一个好处是,2011年,跑步开始在国内兴起。跑步的崛起有几方面的原因,除了耐克等公司的推动,也有人们消费需求升级带来的联动效应。在这拨洪流中,咕咚最先反应,在2012年2月推出了咕咚跑步软件。

  此后,很多跑者利用咕咚记录自己的运动数据,并分享到新浪微博与微信朋友圈,这种现象使咕咚很快就积累了大量用户,2013年底就拥有千万级,2014年突破2000万注册用户。

  拥有了用户,也使得咕咚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他们的估值不断蹿升,并很快完成了A轮与B轮融资――更关键的,在拥有用户后,咕咚的想象空间很大,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包括申波自己也都这样认为。

  

  二放弃手环,创业公司要学会快速认错

  这不是懒熊体育第一次采访申波,去年此时在北京三元桥的一家咖啡馆里,我们聊起了咕咚的现状与未来。当时,咕咚刚完成B轮融资,我们很大一部分话题是围绕手环展开的,以及咕咚跟国内体育品牌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合作的可能。

  但一年之后,申波却不得不做出彻底放弃手环的决定。“(可穿戴设备)绝对是一个趋势,但问题是现在手环并不是(用户)第一需求,”申波对懒熊体育

  在聊起为什么放弃手环时,申波更多从咕咚在智能硬件的探索过程说起。

  2011年,申波开始研究手环,因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环可以与手机进行连接。而这时,申波想到了开发APP,APP可以成为手环的“助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申波才体会到,硬件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硬件半天没搞定,最后搞了两年,因为那个工艺太复杂了,到2013年才正式发布,”申波说,“但是到2013我们就决定不做硬件了,就停掉了。2014年一年我们都没做新的硬件。”

  也就是说,咕咚陆续对硬件进行了放弃。只不过之前生产的手环等还要继续销售,但从今年开始,咕咚连销售也停了。“(我们)把天猫旗舰店全部关掉了,然后我们现在和第三方合作,把这块让给别人,我们的目标获得数字化,你和他们连接也是一样的。”申波说。

  对于这个决定,申波举起了诺基亚的例子。在智能手机大潮到来的时候,诺基亚的缓慢反应最终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申波认为,创业公司学会适时放弃。

  当然,申波也一直在强调,他不是为了手环而做手环。他的理由是这样的:

  “我当时做社区的时候,我需要一个设备来记录这个东西,而且我当时不想做,只是市场上没人做我才去做的,后面有人做的时候我就不做了。”

  “实际上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你不能想一个很古怪的硬件要怎么卖,而是要想我这个服务需不需要这个硬件。比如说我们也在和第三方合作比如说智能跑鞋,品牌都是别人的,我们只是提供技术、服务平台,其他的我都不做,我们也在和别人合作GPS腕表,就像资深用户不需要手机了,只要一个腕表就行了,相当于是深度记录,让他们来生产硬件我们来提供服务好了,把硬件当做你服务的一个承载,到底你需不需要硬件这点要想清楚,而不是为了卖一个硬件才来做一个硬件。”

  “后面我们发现别人的硬件可能做得成本更低、功能更强大,我觉得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我们做得更好的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所有我们就采用同他人合作的方式。”

  ……

  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媒体都会反复问申波为何放弃手环,甚至他自己参加一些创业者圈子活动时也会分享自己的决策。但很多时候创业就是不断试错,在可穿戴设备没有成为必买不可的刚需时,创业者们需要继续尝试。

  “我们早期还是很孤独的,独自在摸索这个市场,”申波说。

  当然,另外一个趋势是,咕咚是很多人记录运动的一个工具,但从工具到社交,这需要走一段很长时间的路。比如现在,咕咚更像一个运动社区,在搭建一个平台。

  打开咕咚APP,主要分为运动圈、发现、运动、消息、我。运动圈就是达人等各种运动分享,类似Feel、悦跑圈等;打开“发现”,最引人关注的是,官方赛事与俱乐部。官方赛事里,有国内外各种马拉松报名等。

  也就是说,咕咚已经开始转成赛事报名、组织等的运动社区了。“因为线下马拉松很多跑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同步做,包括线上报名、查成绩、后续查照片,很多东西可以留存下来。也可以和赛事的计时系统整合,所以我们还是用科技的方法切进来,”对于更多与马拉松合作,申波这样说。

  现在,咕咚开始专注体育这个重度垂直领域,通过跑步等运动属性抓取用户数据,然后完成社交。基于此,其他智能手环、智能球拍、智能球鞋等都会与第三方合作。

  “一是基于地理位置,第二是基于兴趣爱好,第三还有运动成绩。基于这三个点,陌陌和微信都做不了。这样就可以找到周边的个人和组织,查找北京最近周边是否有什么爬山活动、骑行活动,然后参与进去,”申波说。

  

  ▲未来,咕咚将向赛事组织、报名等体育产业链整合方向发展

  三启动C轮融资,融资额在几千万至1亿美元

  最近申波正在启动C轮融资,资金需求是几千万到1亿美元,主要目的是海外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的产业链整合。

  “现在运动产业确实在迅速发展,我们需要最好的人、最好的团队,还有一些产业链的整合。”对于新一轮融资,申波说。

  现在,申波把体育行业的公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巨头,主要在上游布局体育版权;第二类属于线下资源型公司,各种场馆、服务、公关还有教练、培训等;而咕咚属于第三类公司,“咕咚是做参与体育的(平台),我们这帮人不是看的,而是在参与运动”。

  在将咕咚定位运动社交平台后,咕咚的未来要做的事情很多。从上游到下游,以及与诸多第三方合作等都是他们未来的方向。为此,咕咚的融资也在为整合产业链做准备。

  另外,咕咚已经开始海外市场的布局。“十一”前,国内很多用户注意到,咕咚发布了一款叫“Blast”的社交软件,它可以将运动轨迹、路线、卡路里等直接分享到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上。

  

  ▲咕咚已经转型成运动社交平台,图为运动达人们分享自己的运动体验

  咕咚“出海”,主要瞄向美国以外的地区,比如东南亚等。“我们运营都在国内,现在在测试(阶段),大概有几万用户,”申波说。

  当然,申波也注意到,国家对体育产业的重视,这对任何一个体育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件顺应潮流的好事。他们有机会加载更多的东西,以此获得资本与用户的认可。

  回首过去5年的创业历程,申波一直在打造属于商业上的巴别塔,这种可以承载大量人与人社交的庞然大物,申波在努力着,并继续尝试着。

  “过去一年,你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懒熊体育记者问。

  “就是我要做一些决定,很多老员工是反对的,都说你的硬件还没赚到钱怎么就不做了,我给他们讲了半天……互联网思维就是要快速执行、快速试错,也得快速认错,”申波回答。

  相关阅读

  1.【独家】懂球帝完成B轮融资,未来内容+社区的模式如何深耕?

  2.【独家】乐视网董秘张特离职创业,完成200万美元融资,拉上杨毅、张琳、吴曦站台

  3.【创业者说】带着爷爷何振梁的夙愿,何烨炜拿了500万融资要打造健身问诊平台

  ·END·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独家原创或编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引用,欢迎转发。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