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将乡土社会的社交关系网比喻为,投入石子的湖面,一层又一层地向外延展,形成了由亲缘、血缘等结成的差序格局。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附着强、弱关系网。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认为,当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同质性越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情感因素的维系越来越强;相反,当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异质性较强,人与人之前的关系并不紧密。
泛社交产品
社交关系网与社交类产品关系密切,强弱关系直接牵引着社交+产品的应用,影响平台用户能够获得信息的性质以及通过释放信息达到目的的可能性。
建立在弱关系网上的产品应用,因不具有特定目的的针对性,因而在适配用户上体现出高包容度,平台用户信息呈现出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相反,带有特定目的建构的关系网,存在用户筛选机制,平台信息具有相对集中的特征。
比如,纯粹社交的产品,主打的是泛社交的概念。利用大数据、AI算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灵魂伴侣。平台用户可能来自天南地北,彼此间也没有联系,但是通过平台的关系分发机制、匹配算法,已经建立好内容标签的用户,可以迅速与陌生用户建立联系,达成社交。
在上述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当所有的用户还只是没有连接、冰冷的数据点时,那么欲建立联系的用户,必须得生产内容,如,发布个人信息、心情日记、生活随谈等带有个人特征的信息词条,形成系统可识别匹配的标签。且生产的内容越多,关系分发机制就越能精准匹配。
只有通过生产内容,原先没有什么联系的两个人,甚至由更多的人组成的弱关系网,才能慢慢形成各自的关联。但对于标示个人目的达成的关系强度,则没有明显的标准。
对于纯社交类型产品,它的关系建立和分发机制是建立在由数据构成的弱关系社交网中,每个用户不分彼此,一个标签一个配对,看似生硬,也存在弱关系网对于信息广泛性和多样性识别、匹配难度。
但基于内容的关系分发,对于用户的智慧人格走出了初步产品信任,尊重用户的选择,引导用户跟产品达成互动。
亲友圈相亲
婚恋交友是泛社交的一种,具有强烈的婚恋需求导向,这一点不同于弱关系社交网下的普通交友联系的建立。由婚姻形成的亲缘,是一种强关系,有着强烈的情感纽带,人们也更加相信,由此带来的信息真实性。
如今,在三四线小城镇,仍存在着不少由亲友圈构成的相亲角,当地的适婚青年或推攘地、或自愿地,通过相亲角,认识伴侣,进入婚姻。
由强关系构成的亲缘网,凭借着天然的信任属性,打开了婚恋社交的缺口,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依然能以相亲角的形式偏安一隅。
很显然,越是熟人强关系活跃的地区,互联网婚恋社交的普及速度就越缓慢。对于这些地区而言,相较于数据构成的网络匹配,他们更相信亲友圈的人情关系。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中国社会还是带有浓烈的人情色彩,人们更加相信,确定而有力的关系远比能获取的信息广泛性和多样性有用。这也是三四线小城市,亲友相亲圈依然很火热的原因。
婚恋社交产品
线上婚恋社交,是目前婚恋市场的主力。
婚恋社交产品的出现,是一种基于“弱社交 强婚恋”理念的中间状态。它不同于泛社交下的由数据构成的弱关系,也不同于亲友圈相亲角下的亲缘强关系。
它借助算法,为婚恋交友搭建了一个广泛多样的匹配信息库,用户则通过登录注册婚恋交友APP,获得弱关系网络状态下的数据匹配权限。并通过筛选直接进入婚恋交友,而不需要在初步熟悉平台阶段,进行没有目的的个人标签内容创作。
这体现了婚恋社交产品基于社交,但同时弱化广泛社交的信息性,而直奔婚恋主题、强化婚恋关系网的建设的属性特征。
在婚恋交友平台上,紧紧围绕以婚恋为目的,进行社交场景设计,这等同于对平台数据池中的用户进行了初步筛选,即,使用婚恋交友APP的用户大部分是为了解决婚恋问题而来。非诚勿扰,非婚不注册。
以珍爱网为例,用户在经过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审核流程后,解锁信息发送和直播连麦,开启婚恋交友之旅;遇到推荐的心动人选,还可以主动关注Ta,查看两人的适配指数,点击Ta发布的动态,了解Ta的生活。
婚恋社交平台的强婚恋关系的构建,除了体现在功能设计的目标导向性外,还体现在平台用户社交行为终止的分割性上。
平台通过各种分发匹配手段,促使用户自发地构建完成各自的强关系。一旦用户在平台上找到心仪的Ta,一切基于弱关系的社交平台概念就到此结束了。
因为对用户而言,婚恋社交的使命已经完成,没有必要再在平台上,通过发出各种社交信号,开启新的一轮婚恋社交。
所以,对于平台而言,强婚恋的理念直接提高了社交平台的分发匹配效率。这也是婚恋社交不同于一般社交产品的优势所在。
聚焦婚恋的社交产品,一方面吸收了建立在陌生人社交弱关系网络基础上的数据广泛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也通过达成婚恋强关系,建构了用户行为的筛选和识别机制,婚恋目的性越强的用户,表现出的平台归属感也越强,从而释放出的社交信息更有针对性,婚恋社交的目的也更容易达成。
婚恋社交产品的思考
上文基于社会关系网的强弱,对泛社交、线下相亲角和婚恋社交平台进行了简单比较。
可以看到,构建在弱关系的泛社交产品,通过用户层面的个人标签式内容创作,达到匹配交友,用户对于强关系的建立在初期产品使用上,尚属于摸索阶段。用户交友的社交行为不是一个终止符,而是一个内容养成系程序。
而带有强烈婚恋需求的婚恋社交产品,融合了泛社交下的用户信息广度,同时通过功能社区进行了用户强烈意愿行为的筛选,努力去脱单的人,就会通过平台实现脱单,而一旦脱单,平台婚恋社交行为终止。
亲友相亲圈完全建立在强关系的信任基础上,得以在小城镇盛行。但小城镇相亲角的背后,对于处于中间状态的婚恋社交产品,却有借鉴性的思考。
或许,在婚恋强关系迁移上,还可以做得更多,比如,婚恋社交广场,若有父母辈的线下认证背书,是不是与线下相亲角模式更加接近了呢,或者能产生一个奇异的融合,当然,这是产品经理要考虑的事情,我们只需要静观其变即可。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类基于兴趣或者单一情感类的平台,都面临用户维护和流失难题,吸人眼球,已经不难;真正难的是,培养用户忠诚度和开发用户平台创新力。
本文地址:https://www.xwkx.net/xw/174610.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