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政策正在转向,本文不做赘述。
疫情导致海外出行中断、奢侈品消费回流,国内高端商场出现了以往仅在香港尖沙咀海港城可见的排队买奢侈品的现象。这种效应在其它领域也正在发酵。比如,从一百多年前开始的大规模海外留学潮,以及定居海外人士,一部分人正在经历调整和回流。现在国内市场是否有足够数量和高品质的教育供给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一背景为一批创业家创造了集体崛起,打造国内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高端教育品牌的最佳时机。
民办教育会形成教育设施的重资产,受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制。目前,教育行业在政策端、供给端、需求端,都呈现出稳中求变的新趋势。如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创新教育开办模式,满足教育新需求,同时考虑到生源的长期性和学校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课题。
本文尝试描述的模式,专指从事高端教育设施的开发、融资、持有和长期运营管理的商业模式。由于法律对于民办学校的营利有所规制,比如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所以,该模式从事学校管理是以教书育人作为核心价值,能力强项在于教育运营。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机构的性质是属于从事投融资业务的教育机构,与传统的地产发展商存在差异,特别是两者在法律规制、价值观和能力组合上显著不同。
教育地产的重要业态还包括很多种类,比如为地产项目配建的学校,可配套提升开发项目的品质和售价,发展商的资金、规模效应和复制力很强。
此类教育机构也许目前尚未集团化、连锁化,名显于世。但基于巨大的需求推动,它们势必被上述回流趋势推上风口浪尖。以长三角的上海地区为例,山峰教育、平和、枫华国际等教育机构已在招兵买马,积极布局。这些机构正在通过自建开发、股权收购、特许经营或委托管理等模式拓展版图,扩大影响。比如山峰教育请来某建筑事务所(中国最美中学之一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的设计师),花费巨资设计建造了上海青浦的平和双语学校,就是近年的力作。
此类教育设施(也是建筑产品)只要足够好,就会有需求。内地中产和高净值人群的日益壮大,及对于下一代教育的关注和投入,无可限量。故此,教育行业与地产、金融行业可以考虑合作发力,在“后疫情”时代,构建满足城乡教育新需求的综合形态。
前言提及回流的教育需求,主要是高端的,是个性的,是全面的;而非从众的,应试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是传统的教育资源集中地,特别是深圳特区,目前高等教育仍是洼地。全国有需求的学生均可前往有供给的城市就学,取代赴海外留学,给学生和家长多一个选择。也可以吸收在国内定居的外籍、港澳台籍学生入学。
有句谚语说得好: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从政府扶持角度,可根据法律规定在土地供应、规划、税收等各方面给予办学优惠(详见民办教育促进法第46、47、51条,此处不展开)。笔者认为,“造一栋摩天大厦,也许可扬名百年。” 而当下,打造高端学校及提升其综合运营力,整合存量的教育资源,在国内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国际多元文化体验的人才,显然已成为当务之急,足以成百世之基业,造福后代,名垂青史!
作者:陈贝力,财政部中央单位政府采购评审专家
潘晓辉,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
本文地址:https://www.xwkx.net/xw/171722.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