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人文清华在故宫读中国

2020-12-31 13:29:12 来源: 网络投稿 作者: 亚伦
摘要:中国的“中”字是怎么来的?如何欣赏故宫的美?太和殿广场隐藏着中国文化的哪个大秘密?从明到清太和殿为什么不断瘦身?紫禁城中轴线核心建筑序列的几何中心点在哪里?坤宁宫里为何摆

中国的“中”字是怎么来的?如何欣赏故宫的美?太和殿广场隐藏着中国文化的哪个大秘密?从明到清太和殿为什么不断瘦身?紫禁城中轴线核心建筑序列的几何中心点在哪里?坤宁宫里为何摆着大灶?正大光明匾的冬至阳光到底算不算奇景?御花园为什么要放在紫禁城中轴线的末端?皇宫建成什么样,皇帝自己说了算吗?紫禁城建成六百年,12月28日,故宫博物院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鸿图华构·人文清华故宫行"特别直播带领近260万人沿着故宫中轴线一起读解中国。

紫禁城的时空密码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研究院建筑与规划研究所所长王军在太和殿广场告诉大家中国的“中”字源于古人测定时间的立表测影。

古人通过空间来测定时间,又依据时间来规划空间,所以地平方位成为了时间的授时“刻度”,形成了时空一体的宇宙观。要测定时间,先要测定南北子午线和东西卯酉线,由此测出冬夏至和春秋分,得出一个太阳年周期的时长,进而规划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子午线、卯酉线被古人称为二绳,根据考古学资料,最早能追溯到距今7800年至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紫禁城的建筑布局体现了这种时空一体的宇宙观,太和殿广场正是北京城子午卯酉线的交汇点,表明这里是“中”之所在,也承载了《周礼》所言“惟王建国,辨方正位”的意义,只有辨方正位方可定时,能够告诉人民时间是农耕文化统治者最为重要的公共服务。

王军老师2016年在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时,首次对这个格局作出了揭示与论证,指出紫禁城虽然建成于古代中国的晚期,但它所运用的制度极为古老,紫禁城乃至整个北京城,当之无愧地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

紫禁城的主人、匠人与文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刘畅介绍了影响故宫建筑的四种人:皇帝、士大夫、匠头、匠人。在建筑的规制上,皇帝作为紫禁城的主人并没有绝对的话语权,需要听士大夫的,而士大夫则必须考证并遵循礼制。“匠头”按照礼制的要求对建筑进行规划,匠人则负责计算和施工。因此紫禁城最重要的主人其实并不是皇帝,而是中华文化传统。

刘畅还结合自己多年测绘故宫的经验,告诉大家紫禁城中轴线核心建筑序列的几何中心点位于中和殿,因此它前面的太和殿和拱卫太和殿的广场、太和门、金水桥等已经占了紫禁城面积的一半,这也是用面积的占用来体现太和殿在规制上的最高等级。中国建筑这种环绕的拱卫感和伦敦圣保罗大教堂高耸的中心感是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语言,因此欣赏故宫需要从熟悉东方建筑语言开始。

刘畅介绍,我们现在所见的故宫与600年前明成祖朱棣营建的紫禁城相比,一些宫殿面积明显缩小。现在太和殿系康熙时期重建,只有明代的2/3,从明到清,太和殿不断瘦身,客观上回应了防火需要,高度降低、规模缩小后,降低了遭遇雷击的概率,同时康熙时期的匠人取消了太和殿两端的连廊,加了隔断墙,也使太和殿避免因宫中其他地方的火灾而遭殃。

故宫的总体规划除了中轴线两侧的对称关系,设计也非常精密。刘畅介绍,著名建筑史学家傅熹年先生研究发现,乾清宫和坤宁宫区域面积是从太和门到乾清门距离的1/4,同时这个区域也是用来控制周边其它后宫区域面积的比例尺。如果给乾清宫和坤宁宫区域打个交叉线,乾清宫正殿正好在交叉点上,把正殿放在交叉点上的做法,在其他各宫的建设中也都使用到。这个设计手法古已有之,宋代的李诫在中国古代建筑专著《营造法式》里说过“况神畿之千里,加禁阙之九重,内财宫寝之宜,外定庙朝之次,蝉联庶府,棋列百司……”。

关于最近热搜上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冬至阳光的新闻,刘畅也做了解释。阳光并不是照在正大光明匾上,而是照在地砖反射到匾额上的。这个并不是冬至日才有,冬季日常也会有。同时并不是只有这里才有,太和殿等地也都有。不过清代的时候,太和殿铺着地毯,所以那里的匾额上看不见反光。至于乾清宫当时是否铺地毯,是否匾额上有反光,刘畅表示存疑。

坤宁宫富有满族萨满教特色的布置刘畅也进行了追本溯源。坤宁宫内摆放的大灶与努尔哈赤佛阿拉(现辽宁省新宾县)老宅的布置一样,这与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对其母亲的记忆有关。在建造盛京清宁宫时,皇太极就模仿了佛阿拉老宅的布置,此后这种布置成为清朝皇宫、王府的标配,顺治在1656年改建坤宁宫时沿袭了这一布置。

御花园的对称美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张淑娴带领大家欣赏了御花园。御花园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后世有一些添建,基本保持明代风格,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最北部,是整个紫禁城的收尾部分,紫禁城前朝宏伟壮丽,后宫严谨规整,御花园则呈现出幽静舒缓的节奏感。

与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古典园林不同,御花园作为紫禁城中轴线上的花园,它与紫禁城建筑规制相适应,遵循着均衡对称、左右呼应、整齐划一的布局。御花园以中路建筑为中心,由南至北有大香炉、天一门和钦安殿,正好坐落在紫禁城中轴线上,以它们为中心,周围建筑和园林小品也相互对称,千秋与万春两亭相对称,浮碧亭与澄瑞亭对应等等,这些建筑连命名也采取东西对仗的办法,如万春对千秋,浮碧对澄瑞,园林中花木山石也呈现出对应的关系。

花园各处都有点景的石头,如诸葛亮拜斗石、海参石等奇石也是御花园的亮点,以石头作为审美对象,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宋代就有米芾拜石的故事。中国古典园林山水是构景的主体,“园林之胜,惟是山与水二物”,御花园处于紫禁城中,没有山也没有水,就只能采用写意式的造园手法,叠石为山,营造崇山峻岭的效果,并凿池为水,营造江湖万里的意境。

张淑娴特别指出御花园虽然遵循着均衡对称的布局,但又不是完全的对称,富有变化,东边凸出的绛雪轩与西边凹字形的养性斋,东边山石堆砌的堆秀山与西边对应的两层楼的延晖阁等等都体现了这种活泼的变化。

对本国历史既要有“温情与敬意”也要有知识

节目最后几位嘉宾一起登上神武门城墙,从高处回望紫禁城。刘畅提醒大家,就像从城墙上看紫禁城有一个更高的视角,今天我们也需要站在世界文化圈的更高视角来理解中国文化,在理解自己的同时也能够理解别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人文清华讲坛制片人张小琴表示从三位学者身上,能够深切地感觉到史学家钱穆先生所说的对本国历史的“温情与敬意”。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还说到,“既已对其民族已往文化,懵无所知,而犹空乎爱国。此其为爱,仅当于一种商业之爱,如农人之爱其牛。”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既要有“温情与敬意”,也要有足够的知识,才能爱其所是。故宫正是了解中国历史的恰当所在,希望人文清华故宫行能够为国人了解中国历史贡献一点力量。



本文地址:https://www.xwkx.net/xw/169267.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