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伟
从中央会议看文化发展与振兴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值得注意的是,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国家主席在前不久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用“四个重要”对文化作了精辟概括,这就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所以说,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会中也提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们从一些列会议内容中看到了文化振兴对国家以及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性。
各项事业发展聚焦创新 四川成都可谱写新篇章
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到成功聚焦到一个点就是“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人类社会之所以不断发展,其内驱动力就是创新创造。“创新”作为一种文化在人们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各项事业发展重要的引擎。全会更提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体现出了“坚持创新为核心”和“科技自强自立为支撑”的总目标要求。
“创新创造”是四川文化最重要的内容部分,前不久在绵阳举办的第八届国际科博会,与会发言中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多次提到“创新创造”对四川各项建设发展巨大的推动作用,更讲到四川自古以来在创新创造方面所具有的精神感召。面对世界新局面和新的历史机遇,作为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的四川,作为“创新之城”的成都应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铸造一个讲好“创新故事”的超级文旅IP项目,创造出新的生产要素和新的市场需求,形成价值符号推动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可谱写新的时代篇章。
(彭清华书记在科博会提到“创新创造”对四川发展的作用)
树立城市创新发展“精神榜样”展现天府文化精彩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和企业不断发展提升最大的驱动力,更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有了“创新精神”才能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地,织就更加美好明天锦绣的画卷。
天府文化是一种迭代循环的文化,整个世界是一个迭代循环走向高级的过程,输出结果就是下一个输入的开始,不管如何迭代发展更替唯有“精神”永恒。作为“创新之城”的成都要树立一面“精神榜样”的大旗,这是全省创新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天府文化核心内容有力支撑的需要;更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规划以及“巴”和“蜀”文化融合和创新发展的需要。天府文化具有创新创造的基因,而这个基因其实从古蜀国第一王蚕丛开始就埋下了“创新”可贵的精神种子,标志四川最源头创新创造对后续文明文化建设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促成了“巴蜀文化、锦绣天府”历史永恒的记忆。
(迈入农耕文明改良桑蚕发展纺织体现出蚕丛的创新精神)
“万户千门入画”绘就了人间天堂的“天上府邸”;“草树云山织锦绣”纺织出芙蓉花香的“花重锦官城”。这些盛景与古蜀国第一王“蚕丛”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是他领导迈入农耕改良野蚕创新纺织,让古蜀迈入文明时代,为四川成都古今如丝绸样美景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他改良桑蚕和纺织技术,不断提高百姓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体现出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延续后人,让天府大地上涌现出无数对民族产生影响、做出贡献的伟大人物和伟大工程,让古蜀大地逐渐绘织出“天府之国”锦绣画卷,其“魂”早已融入城植与人永恒共存。
四川出现许多伟人并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的影响,“大禹治水、胸怀天下”四川的大禹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当下国家倡导“创新”发展模式,提倡各行业以及全民“创新精神”,如果要在民族创新精神上有一个代表人物,四川的蚕丛可以说就是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象征。
“蚕丛创新精神”挖掘提炼让四川文化和成都“创新之城”和“成功之都”以及“三城三都”建设有了文化的根基;让影响世界的“丝绸之路”文化与早期文明发祥有了精彩故事脉络联系和溯源的地方;更让成都这个充满创新活力的魅力城市有了做事“都成”的文化灵魂。蚕丛改良桑蚕创新纺织技术开创古蜀文明,仿佛是在寓意用“坚韧”和“大爱”经纬线编织人类文明的进步,用“合作”和“共赢”经纬线纺织成都从第一次建都到当下现代城市美丽的画卷,展现出“安逸四川、天府文化”的精彩。
(“蜀”的化身蚕丛创新纺织用经纬编织巴蜀美丽锦绣画卷)
弘扬“蚕丛创新精神”兴文化聚民心助力四川成都创新发展
“蚕丛创新精神”的挖掘提炼可衍生出无数优质的艺术表现内容和文创产品形式,孕育出文化和产业高度融合新的形态和业态,诠释出“唯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刻道理。也是落实“五次全会”精神,实现四川成都对古蜀文化溯源和各项创新事业展开,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具体落实,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价值以及深远的历史意义。
国家再次审核通过“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把成渝经济圈定位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承载着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一系列国家的战略任务。中央更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枢纽城市,可见,未来的西部大开发,不仅是经济赶超,更要将西部内陆加速变身创新开放前沿,政治洼地扭转为政策高地。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渝在国家大后方中的战略地位突显,很多企业总部在成渝设立,说明经济向内陆纵深发展的趋势显现。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增长极和新动力源会把“创新精神”作为发展的内核和旗帜举起,一个全面发展提升国内内循环的重要经济圈,一个筑牢国家根基的大后方将谱写新篇章。
(弘扬“蚕丛创新精神”助力四川成都城市创新发展)
四川千年文明历史,成都千年古城一直与时俱进,用创新创造的精神谱写美好明天。通过“蚕丛创新精神”挖掘提炼,找到四川文化中“创新文化”的源头,树立起精神的榜样和感召的力量,可激发出全社会全民创新创造的极大热情,是宣传“创新之城”和“成功之都”最真实又有效的表达方式,更是为四川向“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迈进又增添了丰富内容,为成都城市向“公园城市”和“未来之城”以及“三城三都”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文化内涵基础。
深入挖掘蚕丛文化,弘扬“蚕丛创新精神”体现出兴文化、聚民心的愿望,让“成渝双城经济圈”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有了原动力,将有效助力四川成都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xwkx.net/xw/167334.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