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滚动资讯

湘西墨戎苗寨:苗族银饰,穿在身上的历史文化瑰宝

2020-10-26 10:11:42 来源: 网络投稿 作者: 亚伦
摘要: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除了人口最多的汉族之外,剩余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点,苗族则是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一个民族。苗族人口多,分布也比较广阔。在湖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除了人口最多的汉族之外,剩余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点,苗族则是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一个民族。苗族人口多,分布也比较广阔。在湖南湘西区域,就有着一群具有苗族特色代表的苗族同胞聚集地。它们跟随祖先迁徙于此,播种自身文化,发扬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精神与特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具有代表性苗寨——墨戎苗寨里那具有特色、包裹着苗族上下的银饰文化。

龙鼻嘴村又名墨戎苗寨(“墨戎”为苗语,意为“有龙的地方”),地处吉首、保靖、古丈三县(市)交界处,多条铁路、高速公路等穿寨而过,交通便利,素有古丈县“南大门”之称。墨戎苗寨依山傍水坐落在龙鼻河畔,全村占地面积约11.8平方公里,其中90%的人口为苗族,是一个典型的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这里民风淳朴,苗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湖南省美丽少数民族特色村”、“湖南省苗族花鼓之乡”、“国家AAA级景区”等荣誉。

湘西墨戎苗寨:苗族银饰,穿在身上的历史文化瑰宝

苗族银饰手工锻制技艺是一项在苗族民间传承数千年的频临消失的古老手工技艺,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手工银饰以其富有民族美好的精美图案,传承着整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而墨戎苗寨正是古丈县唯一一所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有一句古语“老鸦无树桩,苗族无故乡”,说的正是经过漫长时光迁徙的苗族。相传在中国古代,苗族人曾聚居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河流域一带,但是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全民族不得不进行了数次大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苗族人们无法将大量的家用品带走,造成了不少的损失。后来,苗族人为了减少损失,便把家产换成银子,将其打造成首饰佩戴身上,方便迁徙,这是苗族银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湘西墨戎苗寨:苗族银饰,穿在身上的历史文化瑰宝

另外,苗族崇尚巫文化。苗族的银饰从它诞生之初,就具有巫术的功能。巫文化主宰了苗族银饰的精神内涵,在各种银饰图案中,寓含着巫术、信仰的图像占据装饰物的主要位置。苗族的人们相信银饰是避邪的神物,可以驱邪逐崇、消灾祈福,为人们带来吉祥和幸福,笃信纯银象征着光明和正气。

湘西墨戎苗寨:苗族银饰,穿在身上的历史文化瑰宝

苗族银饰的加工工序复杂,全是手工操作完成。制作流程包括熔银、锻打、下料、做铅托、雕花、焊接、洗银等七大工序,其中又可细分为几十道小的工艺流程,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除了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里手,在造型设计上苗族银匠也堪称高手。苗族银匠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他们根据本系的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对细节或局部的刻画注重推陈出新。

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使苗族银饰日臻完美一块粗银经过银匠师傅千千万万次的反复敲打锤炼,做出世人喜爱的精美银器饰品,这考验的不仅是师傅们的耐力,对他们的技术要求也极高,所以“手艺难,守艺更难”,要将这份独特的手工艺传承下去,每一个匠人都有着自己的坚守和责任!


本文地址:https://www.xwkx.net/xw/166878.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