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仁智书院学生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到河南省新乡市刘庄史来贺纪念馆,开展了“助力红色革命传播 学习红色革命精神”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把红色革命传播与红色精神学习同社会实践活动融会贯通,走进美丽乡村,追寻红色踪迹,切实增强社会实践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红色精神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1.了解人物事迹
1952年12月,年仅21岁的史来贺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从任村支书的那天起他就立下誓言:“跟党走,拔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1953年开始,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车推、肩挑、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整整20年,把刘庄周围750多块凹凸不平的“盐碱洼”、“蛤蟆窝”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经验,使皮棉平均亩产量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刘庄也因此一跃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随后,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兴办起畜牧场,由3头小奶牛起家的小畜牧场迅速发展成为拥有上千头牲畜的大畜牧场,成为刘庄发展商品经济的突破口。
为了让刘庄群众富起来,史来贺又向工业挺进,兴办起机械厂。机械厂从仅有三个半人的铁木业组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几十台机床的大厂。接着,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又陆续建起了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等。刘庄村办企业的发展,既有效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也为集体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史来贺带领群众向高科技进军,建起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华星药厂。肌苷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运用新掌握的领导科学和管理知识,史来贺带领刘庄形成了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并举的商品经济的新格局。他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向机械化要速度。使耕地、播种、脱粒、运输、治虫、浇水、收获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史来贺曾多次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全国植棉能手、全国特级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曾经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几十年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实履行共产党人的职责,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2.实地参观
一大早,实践队员们就登上了去往刘庄的车。路上,实践队员们也算是历经千辛,终于车子在两个多小时后到达刘庄展览馆“史来贺同志纪念馆”。到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馆内人员都下班了,无奈之下,实践队员们只好顶着太阳,等待下午纪念馆开门。
下午14:30分,纪念馆工作人员上班了,实践队员们也有序地进入馆内学习史来贺精神。进入博物馆,首先便看见和蔼可亲的史来贺同志的石雕像。在经过参观后,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原来如今刘庄这片“家家有彩电、冰箱、空调、汽车,人人生活富足、安居乐业”的整洁美观的土地正是在史来贺同志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的正确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有着“方圆十里乡,最穷属刘庄”名声的刘庄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馆内随处可见史来贺同志一生为刘庄所做出的贡献。参观过纪念馆后,实践队员们在刘庄新村里进行游览,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刘庄人民生活的幸福与欢乐。
结束完刘庄的参观学习后,实践队员们感受到,史来贺同志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我们将怀着史老先生生前的志愿继续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为着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3.宣扬红色精神
在纪念馆内,实践队员们了解了史来贺的事迹和精神,也学习到了红色革命精神。
她们也为当时馆内参观的人员进行了现场讲解,在帮助他人认识并了解史来贺事迹及精神的同时,也更加加深了她们自己的理解。
实践队员们还拍摄了视频,并进行了剪辑,发布在了一些APP上,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去使更多的人来了解史来贺的事迹及精神,宣传红色精神。
本文地址:https://www.xwkx.net/News/8/176216.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