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唐代开元以前,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就有了一种神奇的“摇钱树”。它在经历了一千三百余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居然遍布了南丰的荒坡野岭,形成了南丰县的一大独特经济优势,成就了南丰人民为之历尽千辛万苦而又值得骄傲自豪的“甜蜜事业”。它就是扬名中外的果中珍品----南丰蜜桔。
“花香素绿千朵雪,果甜丹碧万点金”。这是诗人的赞美,也是南丰这个桔树围拥的古县,千百年来真实的存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南丰蜜桔以它缕缕不绝的香甜,滋养着一代代的桔乡儿女,业以它深厚的蕴藏,孕育了千年传承的蜜桔文化,让一座因桔而名的古城,多了一份风韵,让我们甜蜜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情缘。
南丰出产蜜桔,其栽培历史的发端一般认为是在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朝开元间。其实,早在汉代,包括南丰在内的豫章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已然有了桔树的种植。西晋张华《情物志》载:“桔柚类甚多,柑、橙、桔皆是,豫章郡出真者”。汉代南丰尚未置县,属豫章郡管辖,柑桔的栽培,在那个时候的江西境内已形成规模,并且受到世人的赞扬是不争的事实。
到了唐代,柑桔的出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唐代诗人张彤在他的《奉和栋贡桔》一诗中写道:“树树笼烟疑带手,山山照日似悬金。行看采栽方盈手,暗觉馨香已满襟”。
从诗中的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江西一带桔树栽培的盛况。
《唐书》地理志卷三十一中有这样的记载:“洪州豫章郡都督府上贡葛、丝、布、梅煎、乳桔……”。《新唐书》地理志中则有“洪州贡乳桔”,“抚州贡朱桔”的记载。从这些官方的史科文献中,我们可以知道,唐代抚州所产的桔类产品,名称为乳桔或朱桔,因品质优良,已经成了当时朝廷不可或缺的贡品。
唐时江南栽培柑桔已然盛行,唐开元年间有名的贤相张九龄任洪州都督时,在他的《感遇》诗中写道:“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意思是说,江西生产丹桔,成片的桔林,进入冬天依然绿意盎然。景虽出自诗人笔下,然而无疑也是江南产桔的一个明证。
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唐朝洪州贡梅煎,开元二十五年都督韩朝宋以梅煎难得,取乳柑代之。又据《文献通考、土贡》记载:“唐豫章郡贡葛十五匹,柑系六千颗……”从这些史料中,我们可知唐时皇室贡品中,乳桔的进贡桔已成定制,豫章郡的贡额有六千颗之多。
唐代以后,南丰蜜桔的生产进一步发展。到了明代,渐趋兴旺,由于营养系芽变与株变得利用,逐渐形成新株系,进而发展成具有不同特色的品系,构成多样化的品种群。
到清代中晚期,南丰蜜桔成了远近闻名的特产,史料说:“年产达十万担左右,当时售价可达一、二十万元,其产值仅次于稻谷”。可见,南丰蜜桔在当时已是南丰经济创收的主要农副产品。
到了近代,特别是十九世纪中期,南丰蜜桔种植规模更大,已出现了以蜜桔生产为专业的村落,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江西物产总说明书》中写道:“南丰桔产建昌南丰,八、九月采收,每斤值钱二十余文,产品销本地及省外,产额无定”。
当时的蜜桔种植区域,主要桔园分布在今琴城镇、水南、瑶浦、洽湾等乡镇。城区的桔园,则以廓背园最为著名,次为王家塘上和岳庙上至东门河边一带。廓背园从县城西门到北门绵延约一公里,有桔树3000余棵,其间穿插水塘百余口。廓背园的池塘养鱼,塘泥色黑如墨,肥力高,加之水源充足,极利蜜桔生长,因此所产果实香甜无渣,被誉为南丰蜜桔之冠,至今尚为人们所乐道。
一千多年来,南丰蜜桔虽被历代王室列为贡品,但真正为世人所知是在七百多年前。据相关文献记载,七百多年前,南丰蜜桔开始走出国门,并被日本引进栽培。到了现在,南丰蜜桔更是成了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扬名中外。南丰,也因此获得了“华夏桔都”的美誉。
本文地址:https://www.xwkx.net/xw/178069.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