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历史研究、遗产保护、艺术创作、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生态保护、风景园林、宋韵文化、旅游休闲……来自各个领域专家和学者,带领市民体验者,一起漫步杭州,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人文。他们把腹中的万卷书凝成行走途中的一席谈,将杭州文化最深处的韵味娓娓道来……
今年,为了进一步推进杭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软实力,充分彰显文化魅力,助力打造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和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推出了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深度挖掘、整理、激活对杭州城市及城市文化有着深度理解的存量人才资源,构建可感知、可参与、可推广、带有鲜明特点和标识的杭州文旅新型人才库和知识库,打造杭州文旅读懂资源、教育大众、展示优势、推广产品的标志性成果平台,努力实现文旅产业宽度新拓展、深度新挖掘、展示新高度、传播新突破。
目前,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已经建立起由首批百名专家组成的成果库,刘斌、陈同滨、章胜贤、褚树青、汤海孺、茅威涛……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响亮名字都在其中。一百名专家,一百种视角,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让厚重的杭州文化,得以传承、保护、发扬和光大。
该计划深度解锁杭州新天堂,策划推出杭州文化体验系列主题线路,以“文化分享+现场体验”的方式,举行了8次“走读”活动。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实践者等带队讲解,招募市民体验者,从杭州的人文自然、地域景观、历史文脉及艺术生活等维度,以走读、接受采访等多种方式解读杭州,解锁城市盲盒,探知在地文化,挖掘小众秘境,用探索者的视野去重新发现本已熟悉的城市,盘活杭州文旅资源,为市民游客呈现了不一样的杭州韵味,助力杭州打造别样精彩的新天堂,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了“杭州文旅方案”。
探寻的,是不一样的杭州
从一开始,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便带着鲜明的个性标记亮相:全新的游览视野,深度的文化解读,个性化的走读方式,让市民体验者为之振奋。
今年6月23日,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首场文化体验活动登场,起点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西湖。
提起西湖,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西湖十景”,平时逛西湖,往往就是在断桥、苏堤、雷峰塔、湖心亭、小瀛洲等景点走一遭。然而,这一次,在领路人奚珣强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从西湖边的太子湾公园出发,顺石阶向上,拐入南屏山上的一条小道,去探寻小有天园望湖亭遗址,寻找西湖群山里的摩崖题刻。此地人迹罕至,奚珣强老师打趣说:“这大概是小有天园近200年来迎来的人数最多的一次探访。”
密林中光线昏暗,当手电筒打开,众人忍不住发出惊叹,光柱下,乾隆印章神奇地浮现在石面之上。更让人惊叹的还在后面,在一处几乎风化殆尽的题刻中,竟然有当年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在杭为官时,司马光随侍在旁共同游览的历史记录。这是第一次发现司马光在西湖山水中留下的题名痕迹。
此外,还有晁美叔、苏舜钦、章岷、张若谷、鲁元翰、乾隆等人的题名、题诗,一一展现在寻访者眼前。这些经受了时光的打磨依然留存在西湖山石之上的题刻,就好像古人的“朋友圈”,记录着杭州是如何以其魅力吸引历代文人留连不舍的。“西湖之胜,在水更在山”,在这个西湖之畔的隐秘之地,体验者们明白了这句话的真义。
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的脚步,不止于西湖这样的风景名胜,它还来到充满创意和活力的杭州乡村。
在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人们在村里的图书馆,听设计师张雷分享他的团队与这个山村的故事。这里,原本是一间荒废已久的乡村礼堂,经过设计师团队“修旧是旧”的修复,陈列出他们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种类繁多的工艺材料,变身为中国首家“非盈利传统手工艺材料图书馆”。那些带有生命质感的材料就是这个图书馆里的检索书目,翻阅它们的不只是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和艺术家,还有村民、游客。
行走在青山村里,会发现艺术的力量无处不在,被修葺得很自然的小入口,村民家门口做成扇形的指示牌,被叠音词萌化的处所……来自于乡村本土艺术的力量,正在改变着这个宁静的小山村,让它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极富吸引力的存在。
脚步继续向前,德寿宫、良渚古城、千年运河、浙江博物馆、艺术乡村……就这样,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带领人们在这座城市漫步,观察城市的细节,触摸城市的肌理,感受这座城市的厚重,看见不一样的杭州。
带队的,是不一般的专家
与一般的体验游相比,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最显著的不同就在于带队的“导游”。
这些“导游”个个不一般,来,我们先认识几位:与寻访者一起走进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点,探讨大运河对杭州城市繁荣的影响的,是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华芳;讲解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老虎岭遗址公园,带领体验者走进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实验室的,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工程考古领队王宁远;将宋画中鸟儿的逸闻趣事与眼下飞过西湖山水的鸟儿们的故事娓娓道来的,是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鸟类专家陈水华……他们,是旅游界的素人,但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都是“大咖”。
这些跨界“导游”,是如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征服市民游客的呢?
今年7月,体验者们来到了位于转塘的全山石艺术中心美术馆,92岁的全山石先生亲自导览。
全山石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著名艺术教育家,被称为“中国油画的引路人”。他曾创作出《英勇不屈》《井冈山上》《塔吉克姑娘》等艺术经典。全山石艺术中心里收藏的油画原作,不光是在杭州,在国内也属一流。
体验过程中,全老全程向参观者们讲解名画背后的知识和故事。
“大家仔细看这个女子脖子上的项链,画得相当精美,这也暗示了她的身份地位。”全老指着创作于1647年的《多萝西·埃德瑞昂斯特·肯瑟肖像》绘声绘色地描述,“项链下面是蕾丝的环状花领和一圈大的环状压纹领,在她的黑裙子上,精美的丝绸刺绣透射着光芒,其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这种丰富的细节,层次的多变,必须看原画才能发现,这也是它被称为‘荷兰肖像画中的凤凰’的原因。”
他还讲起自己年轻时的创作故事,当年,为创作《八女投江》,他专门到东北实地考察。在乌斯浑河突如其来的洪水中,他不顾安危跳入水中,亲身感受河水泼面而来的冰冷,“一场意外,给了我创作的灵感”。
这些故事让参观者听得心潮澎湃,真切地感受到绘画艺术的感染力。
在体验者眼里,专家的讲解是有“魔力”的。10月23日,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第八场线下体验活动走进了炙手可热的网红村——富阳场口镇东梓关村。在“东梓关新杭派民居”主创建筑师孟凡浩的带领下,体验者们近距离感受了“新杭派民居”之美,收获满满。“以前曾来过东梓关一次,但这一次,因为有专家的现场讲解,感受比上一次深刻得多。”体验者金女士表示,有了专家的加持,体验感完全不同。
另有一位网名叫“敬修灯火”的体验者,在跟着设计师张雷“走读”青山村之后,写下了长达万言的文章发在自媒体上。文章中,他如此评价张雷团队:“在运用智慧唤醒记忆的方式做乡村实践,用精神力量树立起典型意义的尝试。”
就是在这样的行走和互动交流中,蕴藏在浩瀚历史真实中的杭州、广袤美丽山水中的杭州、丰富历史文物中的杭州,正通过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各领域代表性人物,一一展露。
搅动的,是不平静的市场
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的行走,不仅给体验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吹皱了杭州旅游市场的“一池春水”,为杭州文旅产品的升级迭代,提供了宝贵的创意灵感。
体验者中,出现了旅游从业者的身影。谢喜是某旅行社的项目负责人。之前,他主要负责接待境外来杭游客,受疫情影响,境外游客受阻,他和他的团队正不断摸索调整业务方向。参加了“千人(推广)计划”的体验,让他感受颇深。
谢喜说:“这座城市我们生活了几十年,很多老建筑啊、历史遗迹啊,虽然天天经过,但对它们背后的故事、文化内涵却一无所知。跟着专家行走,听他们用专业知识讲述,特别生动、有趣,拉近了我们与这座城市的距离,同时,也真真切切地把对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传递到我们普通市民心中。”
这几年,谢喜和团队不断尝试开发更具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类似的文史类研学项目已推出20多个,口碑还不错。在他看来,此次“千人(推广)计划”的体验,是文旅融合的一个生动样板,让他更加坚定了“以文促旅”的探索方向和信心。未来,他将从专业旅游人的角度,对现有项目进行优化,整合更多杭州的优秀文化资源融入旅游线路,呈现给游客。
卢玮是一位年轻的导游,参加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体验活动,让他对杭州本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前不久,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推出的关于“德寿宫”的视频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视频中的三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德寿宫,从整体布局,到建筑细节,到背后的审美,有条有理,有根有据,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德寿宫,很好地展现了南宋风韵。”卢玮说,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文化类“走读”项目,德寿宫肯定会成为走读宋韵的一个热点,“目前,我和同事们已经开始做一些相关文史知识上的储备,也多次向专家老师请教,得到了他们有益的指点,相信将来带团时,能给带给游客更难忘的体验。”
前文中提到的专家“导游”奚珣强老师,是西湖摩崖题刻最重要的研究与发现者,他本人也曾参与一些相关旅游线路的开发。
“到山里去找摩崖石刻,原本只是我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现在通过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能把自己的研究和发现分享给更多的人,感到很开心。”奚珣强说,受疫情影响,大家难以走出去旅游,这种由专家带领游客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走读活动,对传播杭州本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至于‘城市走读’的旅游市场怎么开发,大家都在摸索当中。”奚珣强说,希望通过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的带动,激发大众对杭州本土文化的热爱。“当越来越多的市民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城市,想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再经过专家的引领,这种具有文化深度‘城市走读’,就有可能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趋势。”
他们,让人们看到了杭州历史文脉的代代传承,感受到了在杭文化爱好者的坚守和情怀,也懂得了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深远意义。
本文地址:https://www.xwkx.net/xinwen/179895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