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

创新肠道微生态配方:香港中文大学研究为降低婴幼儿湿疹等过敏风险提供新方案

2025-02-07 16:51:14 来源:快讯网 编辑:张亚
摘要: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婴幼儿的过敏症如湿疹、哮喘等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这一变化与《卫生假说》理论紧密相关,该理论认为儿童在成长初期如果缺乏与特定微生物的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婴幼儿的过敏症如湿疹、哮喘等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这一变化与《卫生假说》理论紧密相关,该理论认为儿童在成长初期如果缺乏与特定微生物的接触,可能会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发展,进而增加患上多种过敏症或免疫疾病的风险。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分析了1152名儿童的数据,惊讶地发现,在疫情期间出生的婴儿特应性敏感(一种常见的过敏症状)的发病率比疫情前出生的婴儿增加了46%。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研究人员又收集了700个婴儿的粪便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出生的婴儿的肠道明显缺少了有助于建构免疫功能的“好菌”。

肠–皮肤轴:肠道微生态影响皮肤健康

那么,肠道微生态与皮肤健康之间有何关联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多种皮肤疾病密切相关,包括湿疹、暗疮、荨麻疹等。肠道微生物在调节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肠–皮肤轴”正是描述肠道菌群与皮肤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概念。婴幼儿期所接触的环境对肠道微生态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虽然清洁的环境可以减少感染恶菌的机会,但同时也可能降低细菌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发展的功能。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市民过分注重清洁防疫,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益菌减少,微生态失衡加剧。

疫情期间出生婴儿的特应性敏感发病率上升46%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名为“三岁定八十(MoMmy)”的大型母婴长期追踪研究,深入探讨了疫情期间加强环境卫生的措施及习惯对婴幼儿肠道微生态及其副作用的影响。他们发现,疫情期间出生的婴儿不仅特应性敏感发病率增加46%,而且肠道中缺少了有助于建构免疫功能的天然抗菌肽基因。同时,超级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则拥有了更多的耐药基因。研究结果最近于国际肠胃学期刊《Gut Microbes》发表。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麻醉及深切治疗学系助理教授及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MagIC)首席科学家张琳教授表示:「研究显示过度清洁消毒阻碍婴儿的肠道微生态健康发展,增加患上过敏症例如湿疹的风险。研究团队呼吁家长审视日常的消毒习惯,避免矫枉过正,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环境去改善肠道微生态发展,以减低他们日后成长遇上的过敏风险。

港中文大学研发的SIM03及SIM05微生态配方改善小童及成人湿疹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团队建立了大型生物样本及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研发了针对儿童 (SIM03) 及成人湿疹 (SIM05) 的微生态配方组合,并以微囊锁活菌技术(microencapsulation)制成口服微生态配方,更容易在肠道定植。

团队分别进行了幼童及成人患上中度至严重湿疹的临床研究,初步研究发现患者服用配方12星期后,湿疹严重程度减轻,生活及睡眠质素亦明显改善。团队同时分析参加者的粪便样本,发现他们服用配方后肠道益菌增加23种。研究结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Nature自然》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这一研究发现为改善湿疹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香港中文大学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慈善基金会儿科教授梁廷勋教授表示:「我们观察到新冠出现后的婴幼儿湿疹个案上升,相信是衞生及消毒习惯改变所导致。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可以改善小童及成人的湿疹,提升他们的生活质素。

香港中文大学裘槎医学科学教授、MagIC总监、新基石研究学者及G-NiiB聚恩力联合创始人黄秀娟教授提到,肠道微生态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一旦失调就会增加过敏症的风险。目前,全球约有两亿人受到过敏症及异位性皮肤炎的困扰。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严谨的科学和临床验证来改善肠道微生态,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



本文地址:https://www.xwkx.net/jiankang/189378.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 - 2023 www.xwkx.net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申诉 | 联系我们 | 京ICP备18022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