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草浦平庸的一生,特借此地呕吐心中的不快与阴影。曾和司马氏打过口水仗,来势胸胸,淹没了文章,与吴丹红(吴法天)微博大战,遭到网暴取消V,更写过嘉士伯控制的重啤文章,文章已经阵亡。四问嘉士伯控制的重啤 为何删除经销商的遭遇在怕什么?也许嘉士伯傲慢不予回应,认为小可不值得一提。可是它不知道的是一瓶啤酒里的眼泪:被资本碾碎的小人物生存图景里燃烧着不平的星火。
不过3月14日,嘉士伯中国就控股的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一审败诉,还气势胸胸地表示:“重庆啤酒,坚决上诉,澄清事实,维护合法权益”。嘉威啤酒冷静克制,静水深流。好像重庆两个字是它的牌,这似乎跟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篡权桥段类似。是不可忍孰不可忍。来揭穿嘉士伯控制的重啤玩的什么把戏。为了不给嘉士伯控制的重啤以口实,我们几乎做到字斟句酌,至于错别字,懂的人自然懂。
撕开伤疤:3.5亿赔偿引爆啤酒江湖
2025年3月14日,一纸判决书让中国啤酒圈炸了锅。重庆啤酒因与嘉威啤酒的诉讼案一审败诉,被判赔偿3.53亿元。
但这场官司远不止于金钱——它撕开了中国啤酒业最复杂的商业伤疤:从1992年国企民企联手打天下,到外资入局后的利益缠斗,再到如今对簿公堂,这场横跨30年的商战,堪称中国商业史的照妖镜。
争议核心:
嘉士伯咬定嘉威是“吸血虫”,靠一纸《包销协议》躺赚超35%净利润;
嘉威反呛嘉士伯“过河拆桥”,用财务魔术掩盖真实利润,妄图撕毁合同。
自2018年起,重啤已因销售费用争议向嘉威赔付超5亿元;
2015年重啤计提资产减值5.4亿元,直接导致当年亏损3.3亿,但同期嘉士伯全球净利润增长12%。
算盘打崩了:利润分配的罗生门
嘉士伯的“吸血论”:
“2009-2023年嘉威净赚20亿,年均1.3亿,2023年利润率高达35%!”嘉士伯在声明中甩出这组数据,试图把嘉威钉在“暴利寄生虫”的耻辱柱上。但这套算法藏着三个致命BUG:
对比对象偷换:协议规定嘉威利润应与重啤下属马王乡、大竹林工厂同步核算,而这两厂2015年实赚2.1亿,却被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的5.4亿减值“一锅端”成亏损(数据来源:重啤2015年年报附注);
钱没算明白:嘉威需将1/3利润以品牌费名义返还重啤(依据2016年《补充协议》第四条);
风险闭口不谈:2008年金融危机时,嘉威独自扛下原料涨价压力,保住了重啤终端价(见2009年《重庆商报》报道《山城啤酒逆势不涨价》)。
嘉威的“造血账”:
1992年合作前,重啤在重庆市场占有率不足40%,2019年飙至65%,“山城”品牌估值超50亿(中国酒业协会《2019中国啤酒品牌价值报告》);
2016年嘉士伯要求嘉威砸1.2亿技改生产线,如今高端产品贡献重啤60%毛利(嘉威2017年技改投产仪式新闻稿)。
代工变局:从战友到对手的30年魔咒
嘉士伯反复强调“不需要嘉威代工”,但历史文件啪啪打脸:
1992年联合作战:重庆金星啤酒厂(嘉威前身)与重啤组建产销联盟,共享“山城”商标、共分市场蛋糕(协议原件存于重庆市档案馆);
1999年深度捆绑:重啤集团以商标使用权作价持股嘉威33%,形成“你中有我”的股权结构;
2009年股东会投票:时任嘉士伯中国CEO马儒超举手赞成《包销协议》,全票通过无异议(重啤200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纪要)。
致命转折:
2013年嘉士伯控股重啤后,非但没撕协议,反而在2016年签《补充协议》明确“包销量与自有工厂同步增长”。西南政法大学商法专家李建军指出:“这相当于对原协议的追认,法律上已难推翻。”
商标暗战:一纸工商登记谎言不攻自破
嘉士伯声称“山城商标2029年到期收回”,却栽在两个铁证上:
1999年入股协议白纸黑字:“商标使用权与公司存续期一致”;
2006年工商登记显示嘉威经营期限变更为“永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可查)。
行业警钟:
“外资并购尽调不能只顾看报表!”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张晴律师直言,“嘉士伯2012年尽调报告对商标条款只字未提,现在翻旧账法院不会买账。”
财务魔术:亏损背后的资本阳谋暗度陈仓
重啤指责嘉威“旱涝保收”,却被自家数据揭了老底:
2014-2015年大洗澡:计提的5.4亿减值中,3.2亿来自已停产的老厂,与嘉威无关(重啤年报附注);
高管薪酬翻倍:同期重啤高管总薪酬从2800万飙到5200万,人均年薪达行业2.3倍(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数据);
研发砍半营销暴涨:嘉士伯入主后,重啤研发投入占比从1.8%砍到0.9%,营销费反增37%(2013-2019年财报对比)。
复旦大学刘钢教授点破玄机:“这是典型跨国资本套路——做低净资产,为后续注资、并购铺路。”
舆情操控黑箱:文化阉割与看不见的资本提线
嘉士伯暗讽嘉威创始人尹兴明“捞好处”,却遭全网群嘲:
劳模光环:尹兴明2005年获国务院颁“全国劳模”,表彰其“推动国企民企融合”;
上交利润:1992年金星啤酒厂扭亏为盈时,5万元利润全数上缴集体(重庆市轻工业局存档)。
危机专家王海点评:“攻击国家级劳模,等于给对手送舆论核弹。”
更为致命的伤害在于文化阉割如以下行为。
嘉士伯砍掉所有本土化营销活动,山城啤酒连续8年缺席重庆国际啤酒节;
产品线中"老山城"系列产量缩减82%,被丹麦设计的"西部牛仔"系列取代(重啤2023年投资者交流会记录)。
山城啤酒是重庆的品牌标识,自嘉士伯控制的重啤撕毁承诺后,严重伤害了重庆人的感情,罔顾社会各界和行业人士的建议,以资本豪横的手段企图删除网络舆论, 严重低估了这个城市的精神不屈不挠,愈炸愈坚的字历历在目。
嘉士伯控制的重庆啤酒兴风作浪,应该向重庆人道歉。
契约生死劫:外资巨头的中国考题
这场纠纷给所有跨国企业上了三堂课:
法律课:经股东会批准、实际履行15年、补充协议确认的合同,想用“显失公平”推翻?最高法早有判例:难!
伦理课:重庆国资委正筹建“历史遗留问题专家库”,专治外资钻法律空子(重庆国资委内部人士透露);
公关课:嘉士伯全球官网仍挂着“尊重中国合作伙伴”的标语,声明却满纸火药味——精分式公关该吃药了。
啤酒杯里的中国商道
从1992年国企带民企闯市场,到2009年外资入场玩资本,再到如今法庭见真章,这场纠纷恰似中国商业进化的显微镜。当北欧的契约精神撞上中国的特色国情,当劳模的集体情怀碰上资本的效率至上,3.53亿赔偿早已超越金钱——它量出了中国市场规则的韧性,照见了所有参与者的格局。
(来源:法院判决书及上市公司公告、财联社、第一财经等)https://www.sohu.com/a/875178505_120123346
本文地址:https://www.xwkx.net/difang/chongqing/189820.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