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点聚焦

调查显示近6成贪腐高官被带病提拔

2014-04-10 来源: 廉政瞭望  作者: 娱芯羏
摘要:要在中国至少700多万官员中,将优胜者层层选拔出来,不仅需要一台复杂的机器,还需要一套复杂的操作系统。这套系统不仅需要详细标明选官的标准、原则、程序、路径等等,还需要时时更新,不断升级。十八大后,在领导人讲话、会议以及文件、条例中,这套操作系统逐步更新,有了新版本。比如标准有了“好干部”,原则增加

  一把手的态度

  手里握有总开关按钮的,正是一把手。

  一名曾在不同县先后担任过组织部长与纪委书记的官员告诉记者,人们都痛恨“带病提拔”,甚至埋怨组织部与纪委不作为。组织部与纪委固然有责任,但很多时候,的确不是这两个部门就能决定的。

  他向记者讲了几次经历。第一次,自己这个正儿八经的组织部长,消息竟然不如“地下组织部长”灵通。当时县里一个重要局的局长岗位空缺,组织部门还在考察干部时,外面就盛传县委办的一名副主任会接任这一岗位。到最后,组织部考察的干部在常委会上没有通过,重新考察推荐后,那名外界盛传的“热门人选”胜出。

  还有一种情况,是组织部的考察结果与纪委反馈的廉政意见出现冲突。这时一把手的意见,就至为关键。他如果说,“廉政是条红线,既然纪委这边有意见,组织部就重新提出人选。”那么这名候选人基本就与升官无缘。但一把手偶尔也会有另一种说法,“绝不能搞‘带病提拔’,但也不能让那些冲在第一线,敢于触碰尖锐矛盾的干部吃亏。既然下面有反映,纪委是不是尽快去核查清楚?如果真有问题,该怎么查就怎么查;没有问题,也早日还干部清白,不能耽搁人家的前途。”有时一把手的态度会更明确,直接说:“看一个人要看主流,不能看枝节。”

  “这些说法都没错,但隐含的意思,下面的人不可能听不懂。”上述官员说道。

  一名已经离休的干部告诉记者,除了写在纸上的程序,还有一套不好明说,但大家私底下都懂的规则。这个规则,说白了就是看一把手的脸色。

  据媒体报道,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被开除党籍后回家乡常州定居,有友人在闲聊时问他:“你告诉我,在现有体制下,一个省委书记权力大到什么程度?副厅以上的领导干部,你个人能不能说了算?”

  程维高的回答是:“绝对没有问题!我要看中了谁,一般操作是这样的,把组织部长叫过来,说我上一次在某某地方见到那谁,感觉他思路不错。其他都不要说,这个话朝这个地方一落,马上组织部会按照干部任免的程序去考察,然后会拿到常委会上来讨论。”

  接受记者采访的某市组织部长也表示,组织部考察干部前,一般都会征求一把手的意见。“有些书记会直接点出他属意的名字,有些书记不会点名道姓,而是划几个圈,组织部则会根据这些意思,去相应的圈里考察干部。”

  至于组织部考察的干部最后在常委会上被否定,这名部长笑着说:“那就是组织部没有吃透一把手的意图。”“有些时候,组织部、纪委的人忙活大半天,真不如书记一句话。”这名组织部长无奈地说。

  有媒体报道,在考核中对刘铁男批评普遍集中于工作作风方面。但最后刘能顺利突围,就因为有领导发了话:“刘铁男已改正了那些缺点。”

  常委会的博弈

  经过了组织部与纪委,候选人名单上报常委会后,又是一道重要关口。一名曾担任市委常委,现在政协任职的官员告诉记者,常委会上的博弈,“有时已经不是就事论事。”

  该官员介绍,组织部长与纪委书记对干部情况较为熟悉,而其他常委则相对陌生。“比如建设局长这个职位,是城建口的。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与其工作接触多,组织部长与纪委书记掌握干部情况,也有所了解。但像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等人,可能与这个干部没有工作交集。这种时候就会‘随大流’。”

  这名官员还说,书记的风格,也会很大程度决定常委会讨论的结果。有些强势的书记,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其他常委就不得不在心里掂量一下,“我今天说这些话,书记是不是不高兴了”。

  还有些书记特别看好的干部,书记会提前与常委做沟通、打招呼。沟通时的语气也很重要。比方书记问“关于国土局局长的人选,你有什么看法?”这或许就是书记在征求意见。如果书记说“某某同志干工作不错,应该压更重的担子。你认为呢?”这时,常委就会明白书记的想法。

  这名官员向记者感叹:“一个老在常委会上和书记唱反调的常委,一般会被‘修理’。”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