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留学

物质奖励过度 中学生直言不给钱就不做家务

2013-11-22 来源: 山东商报 作者:
摘要:  很多家长[ ]喜欢用奖励零花钱的方式,提高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这一手段当时看着挺有效果,但是如今部分家长不得不为几年前的决定痛苦埋单。最近,省城几位初中生家长向记者抱怨,孩子十几岁了,连自己的袜子都不愿洗;要让

  很多家长[ ]喜欢用奖励零花钱的方式,提高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这一手段当时看着挺有效果,但是如今部分家长不得不为几年前的决定痛苦埋单。最近,省城几位初中生家长向记者抱怨,孩子十几岁了,连自己的袜子都不愿洗;要让她(他)干点家务,干完后必须得马上点钱!“你说这些孩子将来怎么独立生活!” 记者 杨芳 实习生 王瑞

  一初二学生没袜子竟光脚穿鞋上学

  日前,省城一位家长给老师打电话,让老师帮忙去给孩子买双袜子,原来当天,她孩子光着脚穿鞋去上学了。“都上初二了,自己的袜子从来没洗过。那天我让她自己洗袜子,并把她的脏袜子都扔进了水盆里,以为这样她肯定会洗,没想到,她连动都没动,第二天竟然光脚去了学校!”家长说。

  不少初高中生坦言:不给钱,谁干家务活?

  “我是为了赚钱才干家务活的!”“我也是……”“嗯嗯……”接连几天,记者在省城部分中学采访时,不少学生并不讳言:自己干家务活就是为了赚钱。“在我们家刷碗、擦桌子都是明码标价。”初二女生小贾告诉记者,刷碗一个1元,盘子一个2元,刷锅一个5元,刷勺子一个或者筷子一双0.5元,擦餐桌一次3元……

  记者近日从省城部分小学了解到,为了给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家长都采取过物质或者金钱奖励的办法。而随着孩子日渐长大,家长们普遍增加了新的烦恼:怎么不给钱或者奖励,孩子就没有动力了呢?!

  学校:劳动大比拼全校找不出几个能参赛的

  记者了解到,省城很多小学都为学生制作了“行为习惯手册”,孩子带回家让家长填写。里面有像整理书包、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等自立项目;也有像叠被子、洗袜子、扫地、刷碗、拖地、包饺子、拼盘等家务活项目。“收上来的手册,就没有一份不是‘优’的,可见学生们都是干活的。”省城一小学大[ ]队辅导员李老师告诉记者,但是每年五一之前,学校会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大比拼”,“全校也找不出几个能参赛的。就是有些勉强能参加的,也是现学现卖,根本拿不出手。”

  李老师告诉记者,他曾在校园里看到一位2年级的男生鞋带开了,就那么拖拉着走。“我让他系好鞋带再跑,他说他不会系,我帮他系好了,让他回家学;结果几天后,他还是开着鞋带走路,还说不会; 再过几天,我就发现他换了没有鞋带的鞋。”

  而在省城另一所小学,班主任赵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基本都不做家务,他们连值日都不愿意干,更别提家务了。”这位老师说,班上甚至有家长嫌孩子回家晚,打来电话说不让孩子干值日。“现在很多家长会采用这种给钱奖励孩子干家务的办法,我们不赞同,但也无可奈何。”“良好的干家务习惯应该从小培养,不应靠物质刺激。在这方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唱反调的。”李老师表示。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