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这个时代校长要有怎样的智慧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0-04-15 来源: 网络投稿 作者: 亚伦
摘要:民办与公办的边界何在?在上海市特级校长刘国华看来,答案是:没有边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89年至今,刘国华在校长岗位上细耕慢耘30年有余。2000年,作为普陀区面向全国公

民办与公办的边界何在?在上海市特级校长刘国华看来,答案是:没有边界。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89年至今,刘国华在校长岗位上细耕慢耘30年有余。2000年,作为普陀区面向全国公开招考中学校长引进的人才,他走进当时的上海市甘泉中学即现在的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大胆革新,扎实管理,把这所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公办完中,一步步打造成一张“上海市特色学校”的靓丽“名片”。

2019年底,刘国华再度走进民办教育——上海万科德英乐教育,出任德英乐教育中小学总督学兼浦东民办万科学校总校长,开始以一个“教育观察者”的身份,再度认真思索“民办与公办的未来”。

从“公办教育”到“民办教育”,从“民族情怀,国际视野”到“开拓全球视野,激发无限潜能”,从“培养有教养、有个性、有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人”到“5C5R”,30年的“校长之行”带给刘国华哪些“校长智慧”?一起来看看他的观察。

观察一:“‘高品质+特色’育人,就是新政背景下民办教育的出路。”

不单单局限于上海本埠,在人民对教育需求愈发多元化的今天,全国民办教育的未来在哪里?在刘国华看来,关键点还在于“高品质育人”与“特色育人”。

用他的话来说,如果没有高品质育人,民办教育就会分层,形成良莠不齐的办学乱象;而如果没有特色育人,则无法对标日趋多元化的教育选择,无法满足人民的真正需求。“民办教育不能盯住KPI,办学品质才是立身之本。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高品质育人追求教育的品质和品味,特色育人体现差异化定位和错位发展。新政背景下,这二者民办教育缺一不可。”

去年年底,刘国华走进上海万科德英乐教育,以培养“立身世界的中华英才”为育人目标,满足中国家长、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对标“未来学校”的雏形,以强师资、优设计、重特色开始为中国学生打造量身定制的中外融合国际课程。

“以高品质教育为基点,以品牌特色为卖点,以变革创新为支点,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在这一点上,公办与民办的出路是如出一辙的。”刘国华这样看。

以这样的思维反观公办教育,也更容易理解公办徘徊与纠结的现实困境。“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支持学校依法依规自主办学,理直气壮的为学校创建特色的改革创新保驾护航,发展不能“等靠要”,缺少危机意识,才会画地为牢、自造壁垒,公办教育同样要以教育质量为底色,以创建特色为突破口,打造切合实际的特色竞争力,创造新的增长点,赢得学校新发展。

三十年办学经验磨砺的敏锐直觉告诉刘国华,国家新政无论对公办学校还是对民办学校。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如何抓住机遇、打破壁垒、以变应变,寻求突破,主动发展,需要独到的“校长智慧”。

观察二:“校长智慧:面向未来,以科学化管理打造学校优质化‘特色’。”

无论是偏向“本土化”的公办学校,还是偏向“国际化”的双语学校,在刘国华看来,所有高质量教育都指向同一个方向:面向未来。而面向未来的人才,一定是具有4C素质的人才:

4C

1、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面对多样化信息,不盲目地相信,也不盲目地拒绝,并且不断自我反思与革新。

2、沟通能力 Communication skills

能够更清楚地表达观点,且不限于口才,书面传播,线上线下传播等等形式。

3、团队协作 Collaboration

在团队协作中将个人效率最大化,充分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同时团队成员互相学习、集思广益,使团队始终保持活力。

4、创造与创新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兼具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选择。

早在2017年,万科上海教育推出德英乐教育品牌之初,即提出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合中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健全人格、面向未来的世界公民“,聚焦具有高品质教育需求和国际教育理念的家庭,建立了公办、民办、素质教育三大教育体系,这样办学格局、育人目标和培养路径直指未来,顺应教育的走向,顺应时代的发展,正是高质量育人的重要特质。

过去四年间,德英乐教育的蓬勃发展,让刘国华从很好奇,到想求证,再到受感动:在公办教育领域,德英乐积极与政府开展“公办民助”合作,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品牌资源,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四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相继开学;在民办教育领域,德英乐聚焦中西融合的双语教育,开办幼儿园、中小学、德英乐学院,着力打造成集团化办学,K-12全学段、全品类教育;在课程体系上,德英乐也形成了集IGCSE、ALevel、AP、IB等国际课程于一体的优质特色课程体系。

站在德英乐教育发展的新平台,为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更出众,刘国华又以“科学化管理打造优质特色”诠释着“校长智慧”。

在中西融合的德英乐教育,如何管理才能兼容并蓄?如何培养成为立足民族情怀、兼具国际化气质的精英?

有三十年校长经历刘国华,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先进的办学理念,需要扎实科学管理才能落地,需要特色的课程来支撑,如今德英乐教育打造的“个性化双语教学”“探究式项目学习”“跨学科课程培养”……一系列办学特色精彩纷呈,已成链系。

如今他将对德英乐教育管理的追求概括为”四高“:一是办学目标高定位:培养立身世界的中华英才,是适应国际化的卓越人才;二是师资队伍高水准:管理团队高起点,中外教师高水平,教学经验高积淀;三是课程设置高品味:必修课重知识扎实到位,拓展课重满足兴趣,研究课重思维方法;四是学校管理高效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机制建设为核,以自主发展为标,以文化自觉为魂。

一句话,向科学管理要质量,是最核心的校长智慧”。刘国华如是说。

观察三:“‘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基。’高质量教育应有之义。”

什么是高质量教育?刘国华援引“十二五”期间上海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规划内容“为每一个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基”,指出“让人可持续发展的终生教育,就是现代的高质量教育” 。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的论断,要求全球的国家、社会、群体、个人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单元”。

为此,教育必须转型,对标可持续发展与终生发展的思维,加强教育生态建设,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把学习体验还给学生,让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思维方式与人相伴一生,让愉悦的校园生活成为每个学生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在刘国华看来,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与此息息相关。“小到垃圾分类,大到对社会负责,所有不以牺牲未来的方式实现的增长,都是可持续的。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育分,好的成绩应该是全人教育、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要教育学生做一个大写的人,将”人“字写大,写端正。对社会负责,更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负责。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唤醒人性,才能让学生离开了学校仍牢牢掌握方法,离开了学校仍保有对知识的渴望,离开了学校仍保有抱负。”

所以,刘国华所倡导的高质量教育,其实正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落实: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张扬人的个性,发现人的价值。“让孩子明白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高质量教育必须带给他们的东西。”

这样的教育理念,正与万科德英乐的“5C5R”的教育理念图谱一脉相承:

5C:

1、自信 Confident

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有正确的认识,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面对挑战时,表现出自我肯定和对自己决断的认可。

2、真诚 Cordial

与人交往真心实意,诚实守信,展示真实自我,发自内心地对待他人,从心底感动他人而获得信任。

3、关爱 Caring

富有同理心和爱心,用非功利的具体行动来给予他人积极的支持和帮助,让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4、交流 Communicative

能够运用一种以上的语言,在多元交流情景中理解倾听和有效沟通,以平等的心态开展团队合作。

5、创造 Creative

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思想、新观念、新世界,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5R:

1、尊重Respectful

以理解的心态和言行与他人相处,保护他人的隐私,接受他人的不足,尊重他人的人格。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面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观。

2、责任Responsible

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世界所需要遵守的规范、履行的义务以及承担的责任有正确和清晰的认知。对自己的言行勇担责任,不推诿,不退缩,展现出责任心和使命感。

3、勇气 Risk-Taking

有勇气面对复杂变化的环境,有主见,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主动接受挑战,敢于承担风险,勇于质疑,挑战权威,展现胆识。

4、坚韧Resilient

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当身心遭遇困难、挫折和压力时,能够始终保持平静、从容、乐观的心态,不怕困难,不惧挫折,勇往直前,追求目标的达成。

5、自省 Reflective

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思考,不断对标目标,认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自我解析,自我批评,不断促进自我提升,终身学习。

德英乐教育将会在办学追求、品德教育、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以浸润式的方式将5C5R融入到日常的学生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身体、智力、情感和道德等方面得到全面平衡发展。

此外,德英乐还将在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师资团队、教育环境四大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让八大领域的课程在德英乐均衡发展,做到中西融合、学科融合、上下贯通,在各学段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满足每个人自主而和谐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可持续终生发展”奠基,万科德英乐正在用自身实践书写崭新的教育篇章。

”可持续发展是学校管理的高境界,追求的是“人情味”:“人”在校园中挺立;“情”在校园中流淌;”味“在校园中弥漫。”刘国华如是说。

观察四:“人才诞生之途:中国未来的人才,需要这样的‘国际教育’来淬炼。”

据悉,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在教育管理团队的持续努力下,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万科学校于2019年3月经评估成为IBDP候选学校,并在2019年12月获得教育局批准的高中办学资质。今年,学校正式开启新的篇章,IB课程预备班(IB Introductory Program)将于今年9月启动,开启首批招生。

众所周知,IB课程即国际文凭组织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为全球学生开设的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课程,与A-Level、VCE、AP课程并称全球四大高中课程体系,是被全球教育界认可为具有较高学业水准的教育项目。

今天,IB课程正以其领先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课程结构渐受瞩目,并逐步跃出“国际学校”范围,被北美、欧洲等地的著名大学广泛接受。

在刘国华的手中,浦东民办万科学校的IB课程还被赋予了更多为中国学生量身定制的“关注”。

有中国基因和中国灵魂,更要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格局,这是他一以贯之的“高办学定位”,也将成为万科IB的“气质”之一;国内外专业队伍加盟+高质量管理体系,这是万科IB的第二点关注内容——师资队伍;从国家必修到IB拓展,从研究思维到学校特色,课程更丰富的“脉络关联”让万科IB“技高一筹”;从“学生为本”到“机制为核”,再到“自主发展”为标,高效能管理将让这里的学子身具“IB气质”。

刘国华强调,短期关注的教育时代已经悄然隐退,未来教育将更注重制定十二年一贯、十五年一贯乃至终生发展的“长程育人规划”。这样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融国内的“核心素养”于国际的“人才格局”。

教育要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架起立交桥,继万科德英乐学院开设的A-lve、AP课程之外,浦东万科的“定制化”IB课程也由此应运而生。

如何让IB跳脱形式,成为真正有内在“血液循环”的“贯通”课程?刘国华的思路是:强基础,在初三阶段就开办IB预科班前置课程;重过程,多姿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体验;有梯度,个性化学程设计搭好学习脚手架;善管理,全寄宿制住校导师制配备关心指导全覆盖;高品质,国内外招贤纳士组建优质师资队伍。

开发海内外名校、科研院所等中外教育资源,学生参与国内外师生共同开展的PBL、STEAM项目学习,让学生高端国际课程的经历“顶级淬炼”,拔高格局,培育英才。

今年,IB课程启动招生的同时,德英乐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也将形成一贯通教育的“升学直通车”,届时,万科德英乐资源丰富度、衔接度与流通度将进一步提升。德英乐教育各校区的“差异定位”和“特色发展”将为每一个学子铺就生动活泼的个性化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
'); })();